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阿尔贝蒂
标签:
旅游 |
章节名:《阿尔贝蒂 Leon Battista Alberti, 1404-1472》
页码:第119页 2014-12-05 12:33:16
《阿尔贝蒂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阿尔贝蒂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剧作家、诗人、音乐家、哲学家、画家、科学家、运动员、建筑师和美术理论家,最合乎当时流行的“完人”或“通才”理想。
他是佛罗伦萨一个富商与Bologna(博洛尼亚)的一位寡妇在热那亚所生的两位私生子之一。由于他的私生子身份,他的一家被阿尔贝蒂家族禁止在佛罗伦萨居住。(关于阿尔贝蒂家族:在卡泰纳亚城毁灭之前,阿尔贝蒂家族是这座城市的领主,该城被毁后,他们中的一部分迁居阿雷佐,另一部分则迁居佛罗伦萨。佛罗伦萨的天使修道院的名称就来自佛罗伦萨最高贵的阿尔贝蒂家族。)由于阿尔贝蒂的生母亦于瘟疫中死去,阿尔贝蒂早年只好投靠在威尼斯办银行的叔叔。他曾在Padua(帕多瓦)的寄宿学校上学,之后又去University
of
Bologna(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法律。他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天赋。他个子很高,体格健壮,骑术精湛。他在上学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一名作家,20岁就写出了成功的剧本。1428年家族禁令撤销,使他们一家可以回到佛罗伦萨定居。他在佛罗伦萨住过一段时间后,1431年前往罗马在罗马教廷担任秘书一职。期间他仔细研究了罗马的古代遗迹,这也激发了他对于建筑的兴趣,并影响了他今后的设计工作。阿尔贝蒂不仅孜孜不倦地探索大自然和研究古代遗迹的比例,而且精通拉丁语,生性喜好写作而不是从事实际的建造工作。
1435年,完成了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Della
pittura(《论绘画》),对15世纪早期蓬勃发展的佛罗伦萨艺术作了系统分析,包括绘画的本质,透视结构定理,构图,色调等。
1438年,他开始认真学习和研究建筑设计。1447年,当教宗尼古拉五世Pope Nicholas
V(1447-1455年在位)大兴土木,把罗马搞得翻天覆地之际,阿尔贝蒂经人推荐很快成为教皇的座上宾和建筑顾问,并参与了梵蒂冈的一些建筑的设计工作。此前,凡是有关建筑的一切事宜,尼古拉五世总要与佛罗伦萨的贝尔纳多.罗塞利诺(Bernardo
Rossellino,1409-1464)商讨,但后来教皇指示他事先要聆听阿尔贝蒂的意见。这两人也成为教皇在建筑事务方面的左臂右膀。教皇利用其中一个的判断力和理论知识,和另一个人的实施能力完成了许多宏伟工程。比如把特莱维喷泉(Acqua
Vergine)破败不堪的高架引水渠修缮一新等等。
阿尔贝蒂的第一项重要的建筑设计委托是1446年开始的佛罗伦萨的鲁切拉宫(Rucellai Palace)的外立面设计。鲁切拉宫(Palazzo Rucellai)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鲁切拉广场上的一座15世纪宫殿,由阿尔贝蒂设计,建于1446--1451年。其美丽的立面,是最早一批宣告基于壁柱和檐部的相互比例关系的新的文艺复兴建筑思潮的建筑之一,这一设计可能归功于阿尔伯蒂对罗马建筑,特别是对罗马斗兽场的大量研究,但是同时也充满了创造性。
这座建筑给人以牢固的印象,特别是第一层,其中设有库房。如同斗兽场,立面的三个楼层也使用了不同的古典柱式,在底层,阿尔贝蒂采用了塔司干柱式——由古希腊的多利克式演变而成;第二层采用了混合柱式——爱奥尼亚式涡卷与科林斯式茛苕叶的结合;第三层则采用了科林斯式柱式。
底楼用作生意用途(鲁切拉家族是羊毛商人,纺织品等),沿街的立面设有长凳。第二层是正式接待楼层。第三层是私人居住空间和睡眠区域。“隐藏”在屋顶下的第四层居住着佣人,几乎没有窗户,内部相当阴暗。
阿尔贝蒂被誉为是真正作为复兴时期建筑师的代表,将文艺复兴建筑的营造提高到理论高度。1450年左右,他完成了《De re
aedificatoria》(《论建筑》),并于1485年正式出版。《论建筑》是当时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并在印刷术的帮助下,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阿尔贝蒂仿古建筑设计手法严谨纯正,提出应该根据欧几里得的数学原理,在圆形、方形等基本集合体制上进行合乎比例的重新组合,以找到建筑中“美的黄金分割”。他在建设Palazzo
Rucellai的过程中使用了各种柱式,而这些柱子都拥有经过精心推敲的比例。而宫殿的顶部也是独创的深出檐,甚至遮住了屋顶,使得建筑的外观保持完整的方形。
新圣母教堂的正立面下半部在1360年就已经完成,但上部迟迟未建。1456年,鲁切拉家族(Rucellai
family)又委托阿尔贝蒂设计了正立面的上部。
然后他前往曼图亚设计了两所教堂。San Sebastiano (Mantua)(http://en.wikipedia.org/wiki/San_Sebastiano_(Mantua))于1460年开工建造,但到了1470s
因为阿尔贝蒂的去世,建造进度就慢了下来,这所教堂至今仍未完工。另一所是Basilica of
Sant'Andrea(圣安德烈亚教堂,http://en.wikipedia.org/wiki/Basilica_of_Sant'Andrea,_Mantua),建造于1462-1494年间,后来又增加了一些部分,至1790年全部完工,被认为是阿尔贝蒂建筑设计的代表作之一。
1464年,阿尔贝蒂又完成了他影响较小的另一本著作《De statua》(《论雕塑》)。
作为一名艺术家,来自上流社会的阿尔贝蒂和那些普通的在作坊接受训练的匠人们不同。就广博的知识与理性、科学的方法而言,阿尔贝蒂是典型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同时驾轻就熟地致力于多个领域的研究,如哲学、科学、古典学问和艺术,撰写关于伦理、爱情、宗教、社会学、法律、数学以及自然科学不同分支的论文、论著,同时也创作诗歌。他如此谙熟古典文学,以致他本人以卢西恩风格写成的喜剧和对话,被当做新发现的古人著作。在艺术方面,他从事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实践和理论。事实上,他掌握了各种形式的学问,是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阿尔贝蒂哲学和政治方面的理想,也反映在其艺术理论中。他的艺术理论主要见于三部著作:《论绘画》(1435)、《论建筑》(1450)和《论雕塑》(1464)。这三部著作奠定了文艺复兴美术理论的基础,其潜在的观点基于这一新信念:绘画艺术根本上是智力的产物。
在《论绘画》「三书」的「第一书」中,阿尔贝蒂提出在二维平面再现三维物体的科学方法,也即所谓的单点线性透视。尽管布鲁内莱斯基被公认为这一方法的原创者,马萨乔在其《三位一体》中也遵循了类似的程序,但阿尔贝蒂首次给出透视法最为充分而清晰的阐述,他所设定的目标类似于“透过窗户看物体”那样来构成图画。「第二书」主要论述后来佛罗伦萨艺术理论中著名的“赋形”(disegno)观念,它包含了画轮廓线和绘画构图。他将绘画分成三个构成要素,界限(circumscriptio)、构图(compositio)和色调(receptio
luminum),并详细论述了“叙事”(historia)的概念,认为它是绘画艺术所采用的最高形式。「第三书」主要论述艺术家的知识。他前所未有地强调了艺术家的内在品质和广博学识,认为艺术家应当品格高尚、通晓自由艺术,唯其如此,方能发挥其潜能而赢得声名。这一论点提高了艺术家的地位,并将艺术家与手工业者区分开来。
内容简短的《论雕塑》概述了设计一尊雕塑的技术方法,主要讨论了两个概念:维度(dimensio)和布置(finitio)。前者关乎完美人体的维度和比例,后者论及如何设置特定姿势的雕像。
《论建筑》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论述建筑的杰作,阐明了当时流行的关于比例、柱式和理想城镇的观念。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使阿尔贝蒂成为第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仅限于设计而不参与具体的建造工作。他设计的建筑物并不多,但都有着惊人的效果。将古典元素运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墙壁建筑,是阿尔贝蒂在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
阿尔贝蒂因在教廷任职而终身未婚。他热爱动物,豢养了一只宠物小狗,并曾为它写诗赞美。1472年,阿尔贝蒂在罗马去世,享年68岁。
★★★★★★★★★★★★★★★★★★★★★★★★★★★★★★★★★★★★★★★★★★★★★★★
《加德纳艺术通史》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进入建筑领域比较晚,但是他却对当时的建筑设计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第一个认真研究了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人,通过这些知识与考古调查的结合,阿尔贝蒂成为当时第一位对古罗马建筑有深刻理解的文艺复兴建筑师。阿尔贝蒂最重要同时也是有影响的理论著作《论建筑》(De
Re
Aedificatoria),写于1450年,出版于1485年。虽然受到了维特鲁威的启发,但仍然包含了大量具有独创性的内容。阿尔贝蒂提倡一套理想化的比例,并主张中心式设计才是基督教堂的理想形制。他认为立柱与拱的结合是不恰当的,这种方式自罗马时期就一直在建筑中大量存在(如图)。他认为,拱是一面开放性的墙壁,应该由墙壁的一部分而不是由一个独立的雕塑性元素(如立柱)来进行支撑。
【阿尔贝蒂所反对的那种古罗马时期立柱与拱的结合】
http://s6/mw690/0025j2kCgy6O9fZ2yb355&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鲁切拉宫】
阿尔贝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古典建筑原则在当代建筑中的完美运用。鲁切拉宫就是出自阿尔贝蒂的设计,其外立面设计与另一座受古典主义影响的建筑——美第奇宫(Palazzo
Medici-Riccardi)有相似之处。鲁切拉宫的外立面更加严谨。壁柱支撑着横梁,将楼层与楼层分隔开来。富有古典韵味的檐口将整幢建筑封闭起来。在平滑的壁柱与壁柱之间,是柔和而统一的墙面。通过改变每层壁柱的柱头,整幢建筑在视觉上从下至上渐趋轻巧。在底层,阿尔贝蒂采用了塔司干柱式——由古希腊的多利克式演变而成;第二层采用了混合柱式——爱奥尼亚式涡卷与科林斯式茛苕叶的结合;第三层则采用了科林斯式柱式。虽然这种外立面设计在整体上借鉴了古罗马斗兽场,但是阿尔贝蒂绝不是一位缺乏创造力的复制者。在鲁切拉宫,斗兽场原本不规则的表面变得十分平坦——古典的半柱(附着在墙壁上的半圆形柱子)被转换成一种浅平的仿壁柱装饰。阿尔贝蒂仿佛创造了一张巨大的网,并将它紧贴在建筑的外立面上,这种网状设计不仅将三个水平楼层整合在一起,同时也强调了墙面本身的二维特性。
http://s10/mw690/0025j2kCgy6O9g1BJARc9&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http://s14/mw690/0025j2kCgy6O9g2mJulbd&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http://s12/mw690/0025j2kCgy6O9g3nvgn2b&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二层柱式
http://s5/mw690/0025j2kCgy6O9gb9mgA04&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顶层柱式
http://s14/mw690/0025j2kCgy6O9gcHb5P3d&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新圣母教堂】
鲁切拉家族(Rucellai family)还委托阿尔贝蒂为佛罗伦萨的新圣母教堂的外立面进行装饰。阿尔贝蒂从另一座建造于中世纪大约
1090年的
圣米尼亚托大殿中获得了灵感。根据这座罗曼式建筑原型,阿尔贝蒂为新圣母教堂的外立面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伪古典式的神庙式屋顶,支撑它的是一座宽大的墙体。但阿尔贝蒂在安排这些因素时,却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显得极富有创意。新圣母教堂的高度与宽度相等,因此整个立面就相当于处在一个正方形中。阿尔贝蒂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整个立面分成彼此相关联的几个区域,用简单的数字比例来表示就是
1:1, 1:2, 1:3,
2:3,等等。例如,上部结构相当于整个面积的四分之一,下层的矩形立面的长度正好是宽的两倍,诸如此类等等。在他的著作里,阿尔贝蒂详细阐述了和谐的比例关系在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
(建于中世纪的圣米尼亚托大殿)
http://s8/mw690/0025j2kCgy6O9geKG8f57&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阿尔贝蒂为新圣母教堂设计的正立面】
http://s4/mw690/0025j2kCgy6O9ghxqhBf3&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http://s15/mw690/0025j2kCgy6O9gi6BXw2e&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http://s7/mw690/0025j2kCgy6O9giySF016&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阿尔贝蒂与布鲁内莱斯基分享了他的观点,对数学的依赖使他们的建筑与其中世纪前辈的作品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阿尔贝蒂和布鲁内莱斯基都坚信,和谐的比例是一种永恒且普遍适用的美。他们复兴了真正属于古希腊古典盛期的美学精神。但是阿尔贝蒂的这种转向并不是完全出于对维特鲁威和古典大师的崇拜和模仿。他所身处的时代本身就主张秩序和理性——人文主义者詹诺齐.
马内蒂(Giannozzo
Manetti,1396-1459)认为,基督教拥有自己的秩序和数学逻辑。他在1452年出版的著作《论人的尊严与优越》(On the
Dignity and Excellence of Man)中写道,基督教就像数学公理一样不证自明。
新圣母教堂的外立面设计充分表达了它的结构。同时,它弱化了中世纪特征,使其服从于一种严格的几何秩序,成功地将古典主义的平静与理性渗入其中。阿尔贝蒂首开先河——用【两个涡卷】既将宽阔的下层立面和狭窄的上层立面统一起来,同时又遮挡了侧廊上方倾斜的屋顶。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巴洛克,这对涡卷虽然在形式上有诸多变化,但是它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教堂立面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涡卷】
http://s16/mw690/0025j2kCgy6O9glIIvd6f&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一座豪华的曼图亚教堂
曼图亚的圣安德烈亚教堂(http://en.wikipedia.org/wiki/Basilica_of_Sant'Andrea,_Mantua)的重建工程是曼图亚规划的重头戏之一。贡萨加(Ludovico
III
Gonzaga,曼图亚统治者)求助于阿尔贝蒂,希望他能够承担这项重任。在圣安德烈亚教堂的外立面上,建筑师将古罗马建筑中的两个重要母题——神庙的屋顶和凯旋门结合在了一起。同时,这种结合本身就是古典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古罗马凯旋门也都在设计中加入了三角形山墙以及壁柱(如图,里米尼的奥古斯都凯旋门)。
http://s4/mw690/0025j2kCgy6O9goaEw3d3&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曼图亚的圣安德烈亚教堂】
圣安德烈亚教堂外立面的长与宽基本相等,这使得整个立面明显比它后面的教堂要矮很多。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为了达到理想化的视觉效果,不惜牺牲与立面相联系的小广场,甚至连建筑整体的连续性也在所不顾——只为追求纯粹的比例。不过,圣安德烈亚教堂的外立面设计与整体结构之间还是非常和谐的。立面上的壁柱与中殿内部的立柱等高,外部主入口上方的筒形拱顶结构与中殿的筒拱结构一致,比例一致,只是略小一些。外立面上的壁柱作为墙壁的一部分贯通整个立面,这种“巨大”的柱式也是米开朗基罗最喜欢的元素之一。
http://s9/mw690/0025j2kCgy6O9grniHef8&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http://s9/mw690/0025j2kCgy6O9grUnb238&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http://s1/mw690/0025j2kCgy6O9gsnRte30&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http://s5/mw690/0025j2kCgy6O9guUoXW44&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http://s4/mw690/0025j2kCgy6O9gtdlT553&690阿尔贝蒂" TITLE="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的笔记(十七)——建筑师
圣安德烈亚教堂内部巨大的筒形拱顶显示出阿尔贝蒂抛弃了布鲁内莱斯基在圣灵教堂内所采用的那种中世纪的拱廊。厚重的墙体与带有拱顶的礼拜堂在中殿两侧交替出现,中殿尽头的空间上方覆盖着一个巨大的穹顶。现在看到的这个穹顶是Filippo Juvara在18世纪重新设计建造的。因此整体效果可能与阿尔贝蒂的原设计有些许差别。穹顶的巨大体量让人想起了古罗马建筑内部宽大的空间和密闭的巨大体量。在他的著作里,阿尔贝蒂批评传统的巴西利卡设计中的中殿两旁连续的柱廊并不实用,因为柱廊遮挡了通道中信徒的视线。因此他设计了一个单独的巨型大厅,旁边还有与之相连的独立礼拜堂。这种设计打破了延续将近一千年的基督教建筑传统,对晚期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教堂的设计有着较大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