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细单作业学生老师师生 |
分类: 新八班的故事 |
诊断考试结束后,离高考再有七十多天的时间了,如何有效备考应该是师生共同考虑的一个问题。
对于好多科目来说,一轮二轮都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应该是第三轮的复习。而第三轮的复习,往往老师又一次会回归到第一轮的重复复习之中去。为了应对这一弊端,我想来想去,最后以《查漏补缺明细单》为中心展开了新的备考计划。
在剩余的这一段时间内,师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而这一种情绪又容易使人走重复之路,不容易使人创新。于是,我这一计划应该是应时而生。
在布置让学生写《查漏补缺明细单》的时候,我极具耐心地给大家说这一想法的好处所在。要知道,每个人在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反思很重要,而深刻的反思——书面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能使我们进行细致入微的反思,还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为了保证其质量,我要求大家不要以一次考试试卷来总结,应该综合至少三张试卷来给自己一个最准确的定位。每一科的“查漏补缺”点不求太多,最多三条,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最后,我将这一作业写在了收交作业公示处,明示这一作业是班主任必收的作业。
过了三天,正好其中也逢上了周天,估计学生相对来说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这一件事,我才开始准备收交这一作业。一份份《明细单》交了上来。从作业的表面形式来看,大多数学生认真地对待这一份作业了。针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我很快地从《明细单》里总结出了学生自我感觉不足的专题或失分点。
本来打算看完后,再做一个批阅即发给学生。忽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和举措,何不将其给科任老师传阅一下呢?相信他们跟我一样,通过这一张《明细单》以极快的方式总结出学生欠缺或不足的内容来。说做就做,从物理老师那儿开始,我做起了这一工作。当我说明自己的意图时,物理老师欣然接收。《明细单》给科任老师传阅是最先没有考虑到的一个举措,但它有效地成了师生之间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接下来,我还要去听听科任老师的想法,并把它反馈给学生。
在给学生反馈《明细单》之前,我还要进行批阅,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在下发此表之前,再给学生做一个要求,要将这张表张贴在书房里,粘贴在复习资料上,最好是牢记在心上,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当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之处时,那是最可贵的品质。如果再将其铭记于心,时时刻刻提醒并开始完善自己时,应该是离完成这件事不远的时候了。
一张《查漏补缺明细单》,只要我们适时地发挥好其效用,并持之以恒地将其实施下去,那我们的备考效果才会最大化的完成。
附:部分学生的《查漏补缺明细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