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生作弊者高三考试作弊月考 |
分类: 发表的文章 |
考试是教育者检验教学成效的一种手段,虽然其成效性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目前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尤其作为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的考验,自然要增加考试的频率。
高三阶段,应该是学生对考试认识相对较高和完善的一个阶段。可是,在每次月考中,监考老师总能抓住作弊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并没有因为高考的临近而自觉地遵守考场的纪律,而是出现了月考次数越多越疯狂作弊的怪象。分析其中原因,我试归结为以下几点来解读。
一、随着高考临近,学生心理负担的加重影响了作弊的心理。心理负担的加重,从某种程度来说首先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在假期补课的时候,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严重。这种心理主要集中在成绩起伏变化比较大、对考试没有信心,对高考提前产生了恐惧心理等方面。有了这种心理,学生很难以先前良好的学习状态来应对备考,部分学生自然就会出现投机取巧的心理。于是,这种心理助长了作弊的胆量。
班上的A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第五次月考考得很不理想,寒假补课期间曾一度回家休
整了四五天。虽然及时进行了引导,但失去的信心A短时很难找回。带着这种心理,在第五次月考中,A用手机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作弊后,A告诉我她作弊的主要心理是短时间里没有消除先前产生的压力,对考试信心很不足,只好采取了这一下策。A说她以前考试从来没有作过弊,没有想到这种心理负担及压力能让自己有这么大的胆量。
因此,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影响着学生的月考心理,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来讲,在如此之压力下,很容易产生作弊这种投机取巧的心理和行为。老师及家长应该适时地做好疏导工作。
二、老师和家长对分数的过度关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考试作弊的心理。高三月考的目的是阶段性地反馈学生备考的信息。如果学校领导过度地拿月考成绩做文章,甚至有意识地施予科任老师过多的压力,那么月考的目的可能就会走样甚至变形。这种“变形”不只是正面或负面影响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而且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考试成绩的看法和态度。当一个高三的学生一味地盯着分数的时候,那应该是忽略了考试过程的归纳和总结,只求分数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学生自制力弱,学生最容易陷入作弊的侥幸心理圈中。
班上B是一位后进生,是一位单亲的孩子。其母亲对孩子每一次的成绩非常关注,关注到了对每一次月考成绩了如指掌的程度。只要月考,这位母亲必定会在第一时间了解B的成绩。随之而来的是不科学的比对和要求。一般情况下,她不管科目的平均成绩,只跟先前月考成绩的数据比对。如果升了,自然少不了丰厚的奖励;如果降了,又少不了针锋相对。在如此之关注之下,B少了那份静下心来学习的状态,而是多了一份如何在分数上做文章的心理。虽然监考老师也抓住过一两次考试作弊,但他的成绩一次次过山车似的变化,仍能说明这孩子很难改掉这一习惯。作为家长,应该学会科学的分析月考成绩,还应该学会以合理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面对成绩“胜不骄败不馁”。
因此,在面对高三不断月考的成绩时,老师、家长和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合理分析,将分数作为备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得力手段,不要将其作为高考成绩的影射对象,盲目地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来。
三、班主任及老师忽略了诚信考试的教育。作为高三的学生,老师们一般认为其自觉性比较强,应该懂得考试作弊的真正危害所在,应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诚信考试。殊不知,这样的观念只能针对大部分学生,对个别学生,尤其是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来讲,仍然需进行诚信教育。因此,每次考试前的“唠叨”必不可少。
教育者应该把每一次考试都作为诚信教育的契机,运用多种模式进行诚信教育。比如,学期伊始,召开诚信考试的班会,班主任及班委成员切实地谈一谈诚信考试作弊的危害,尤其是从学生的角度多号召全班同学严肃考纪考风。倡导学生在制作的诚信考试的横幅上签字,营造气场,产生震慑力,并制定班级考试作弊的相关处理规章制度。教育者应该知道,一个班级营造的优良考风能够产生正能量,能够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约有作弊“前科”的学生单独进行谈话,也是一种诚信考试教育的模式。让这些学生真正认识到自欺欺人考试作弊行为的危害。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写诚信考试的保证。当然,在采取这一模式时,既要注意方式方法,还应该注意轻重尺度——恰到好处的力度是对个体最好的教育和引导。
另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诚信方面的故事、电影和格言教育学生。
诚信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它需要教育者潜下心来,做许许多多细致入微的工作。这其中,教育者不能注重诚信教育的显性成效,更应该立足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由点及面潜移默化地长期进行诚信教育。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四、对作弊者宽恕的态度助长了作弊氛围的蔓延。首先,在学校的层面上应该重视作弊者的处理。这一态度直接影响着老师们的监考态度,间接影响着班主任惩罚作弊者的态度。如果只是以一种不痛不痒的方式来处理作弊者,势必给其他的作弊者建立了一个模式。虽然学校教育应该以宽容的胸襟来对待每一个犯错的孩子,但是一味的姑息,只能助长恶劣风气的蔓延。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一定的惩罚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学生考试作弊。
总之,一个学校,当学生能够在一个考纪严明的环境中考试时,他不仅仅懂得付出与收获的道理,还能促使其树立起勤奋好学积极进取之信心;不仅仅会感受到相互尊重的为人原则,还会感受到公开公平竞争的生存法则和社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