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教育缤纷保洁工 |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
前个月的一天早上,在做课间操的时候,无意中被操场中的一片落叶触动。
这片落叶是从天天走过的那棵树上掉下的。虽然日日走过这棵树,但从未抬头仰望过其树冠、树干乃至树叶,只是从擦身而过的其躯体部分判断这是一棵好大的树。轻轻拾起这片足有两个巴掌大小的落叶端详,不仅仅惊奇其清晰的网状脉络,而且还叹服其柔软轻盈、绿意犹存——丝毫没有枯萎蜷缩的样子。拿在手里摇了摇了,好像一把天然的扇子。于是,将其带回了办公室,放在了办公桌的角落里——丝毫没有一种秋天的意味。
过了两三日,没怎么留意,摆放在办公桌上的叶子渐渐地萎缩了,最终竟然缩至一个拳头大
小。这时候,忽然有了一种怜惜之情,不忍看着其完全枯黄,不忍看着其悲壮地在我面前谢幕,便轻轻地将其放进了纸篓……
与这片落叶相处竟然显得这么匆匆,匆匆得竟然让我这时还不知道它母亲——树的名字,尽管这棵树日日就生长在校园里,我们每天还从它身旁走过。是树和树叶还不够美丽呢,还是我们的生活里真缺少了一点什么?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近期所读到的另外一些有关落叶的故事。
一位生物学家在回忆他的一位童年老师的时候,非常感慨地说,他的这位老师每个暑假都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与众不同极具特色的作业。记得有一个暑假,他的这位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搜集四十片不同的树叶。这位植物学家讲到这儿的时候难抑那个愉快的暑假跟小伙伴一起寻找“叶子”的兴奋之情,感动地说:“是老师布置的这个作业让他第一次真正地走近了自然,接触了植物,感受了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尽管他一直生长在农村。也正是这四十片‘叶子’,让他的人生有了别样的精彩。”生物学家说这些话时,我仿佛看见了在他脑海里留下的那份最初的缤纷落叶,缤纷的梦想。
前几日,在读张丽钧老师的《寄情落叶》一文时,也被其中的两个小故事所感动。在一次优质课评选中,当许多老师以计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时,唯独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以从校园里捡来的落叶作为“奖章”颁发给孩子们。多么自然而又新奇的想法!就是这一小小的举动,竟然拨动了听课的张丽钧老师的心弦,当堂向孩子们“索要”这最美丽的“奖章”。文中除了这个“捡起落叶”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个“留存落叶”的故事。张老师到某一所学校视察的时候,这个学校的校园里落叶满地,未被清扫。后来才知道,这是校长叮嘱保洁工特意留下的杰作。作为校园里的学生,日日在圈定的空间内苦读,失去了大自然的熏陶,校长认为这是很可怕甚至恐惧的事情。于是,叮嘱保洁工只把落叶中的垃圾捡一下,让缤纷的落叶在校园里多留几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缤纷的落叶,感受真实的自然带给人的亲昵。面对这一场景,张老师感叹地说:“爱落叶的人,自爱亦爱人。寄情一片落叶,其实是寄情另一个诗意自我。”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学校的保洁工为了一次性保持洁净,竟然攀上树枝,费尽力气摇落还不忍离开树枝的树叶。其背后,难道透射出来的不是一位攀摇树枝致使落叶“缤纷”的校长吗?我们多么需要有诗意的校长啊!
缤纷落叶,落叶缤纷。一片自然中的叶子,从其发芽到生长,其实就是一个小精灵,它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个生命的过程。而作为万物之灵,又何时以最美的方式迎接这个小精灵,善待这个小精灵。
缤纷落叶,落叶缤纷——校园里的孩子们又何尝不是一个个自然赐予的小精灵?
记得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童年最好在农村度过。”这其中,核心的因素即是亲近自然,感触自然的神奇,感悟珍爱自然、诗意生活的哲理。
缤纷落叶,落叶缤纷。在孩子们心灵最敏感的时期,请不要拒绝落叶,更不要抛弃自然,给孩子们一个缤纷的梦想,让其回味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