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56号教室因何成为奇迹

(2013-11-29 18:08:15)
标签:

雷夫

第56号教室

信徒

鬼点子

教育

分类: 读后感

56号教室的故事已经知道很久了。时至今日,才完整地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虽然了解奇迹的完整故事可能稍微晚了一点,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对“奇迹”的迷恋。

作为“全美最佳教师奖”的获得者雷夫,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第56号教室,并且惊人地创造了教育的奇迹,究基原因在哪儿呢?雷夫在其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做了一个完善的阐释。掩卷思考,我认为雷夫在凭借如下几点让自己创造了奇迹。

第一,信徒般对教育职业的虔诚。有人说,雷夫是凭借自己的坚守创造了奇迹,有人说雷夫是凭借自己的天分创造了奇迹,更有人说,雷夫是凭借机缘创造了奇迹。但我要说,这些都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现象。请问,没有对自己职业的喜欢、热恋甚至信徒般的虔诚,不管这个如何有毅力、有天分、有机缘,他能创造如此的奇迹吗?在这本书的《自序  教室里的火》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在帮助学生点燃实验酒精灯的时候,雷夫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头发已经着火了。“我告诉自己,如果我这么在乎教学,在乎到连自己的头发着火都没发现的话,那么我的方向就走对了。”正是在这件事的启迪之下,雷夫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并且义无反顾地“决心要用‘头发着了火似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二十多年来,雷夫正在凭借“着了火似的”态度面对着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并想方设法跟孩子们一起幸福地生活着。这样的教育信徒,能不创造奇迹吗?上帝也不答应!

第二,回归教育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以“真”来教育教学,好多时候仿佛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此处所言“真”并非科学知识的正确性,而是以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特点去做“真”教育。受制于高考制度的影响,我们在教会学生掌握真学问的时候,是按孩子接受知识的规律去教育教学了吗?我们好多时候难道不是在做着扭曲生命生长的规律在“主动”地给孩子们喂知识吗?当在我们的逼迫之下,正常生长的孩子们失去了应该具有的规律的时候,我们还能知道教育的起点和目的吗?第56号教室是没有恐惧的教室,雷夫认为“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以信任取代恐惧,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育和受教育的氛围。有了这个基石,雷夫还知道阅读对一个孩子终生发展的重要性所在。“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而我们在阅读方面,对苍白的学生又做了些什么补给呢?除此之外,雷夫还教学生写作、制作,跟学生一起做实验。抓住了孩子们最初对世界的感知,领着学生一起去旅游,行万里路,在旅途中改变生活,学会生活。“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艺术可以开启一个人的智慧。于是,雷夫让第56号教室变成了艺术的殿堂,让孩子们学习音乐,弹奏各种乐器,并让他们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从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入手,雷夫让自己的教育对象回归到了教育的起点,师生共同在享受着教育带来的乐趣和幸福。

第三,巧妙地做事。《作业的革命》的作者刘春生在评价雷夫的时候这样说:“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用智慧,乃至一个小小的鬼点子。”不错,正是这些鬼点子让雷夫的教育充满了机智和乐趣,也正是这些鬼点子让学生以超乎寻常的方式享受着教育及成长。在“经济学的天空”一章中,在让学生懂得喜欢品质好的东西时必须努力工作、有所牺牲才能挣得到的同时,雷夫还教会了学生一个重要的生活原则——延迟享乐。就是通过经济的管理,在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学会了一个道理:“会存钱且谨慎用钱的人,多半财务状况都优于为了立即享乐而乱花钱的人。”与这相比,在这些生活的基本常识方面,我们又教会了学生什么呢?除了无限制从父母身上索取之外,就只剩毫无计划地去挥霍手中索取的钱了。在“独立思考”一章中,雷夫经过不断地摸索总结出的“如何解决问题”的步骤中让学生学会“放下铅笔,解决问题”技巧。他以最高的要求和标准“独立”思考着如何把一件事做得游刃有余。在一个个鬼点子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并且培养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巧妙地做事,看似好像是某种天分促成了雷夫的成功,但是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鬼点子中渗入着雷夫不断努力、勤于思考的执着精神。

我们一直认为中美教育差异很大。其实,读了这本书让我们感觉中美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的好多方面是相同和相通的,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同样困扰着雷夫以及其他的美国教育者。关键就看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去让教室变得无比开阔,让孩子们幸福而快乐地成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