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们理性选择人生文理分科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
大概在一个多月以前,我写过一篇《理性抉择文理分科》的文章。文章中主要谈了一下如何针对自己的情况来正确选择文理学科。但是,在真正面对分理分科的时候,尤其在与文理选择纠结的学生交流的时候,我还是深有感触。
最近,时而有家长打来电话咨询孩子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的问题,并且好多问题基本上是文理高考的难易让我做出回答。大多数时候,这一问题我感觉一下子很难给家长讲清楚,只好以我亲自找学生来沟通交流作结。然而,当我再找来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其理性选择文理的时候,学生对我提出来的问题又是一脸的茫然。我的问题基本上归结为这几个方面。
“你喜欢理化生还是政史地?”
“你期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你对未来是如何规划的?”
……
“喜欢”“期望”“规划”这些词是我问题中的关键词,而学生似乎根本不理解我的意思。当学生作出“茫然”的反应时,我一时也真不知道如何去引导或建议他们去选择文理学科。
相反,我脑海不止一次地在想:“为何现在学生选择文理难?”
我经常给学生讲,人的一辈子能有一份自己非常喜欢的职业那是最幸福的事。现实社会中,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职业都不喜欢,他们在用不喜欢的职业努力地去挣钱,然后再用业余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这样的人来说,从事职业的时间毕竟是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业余的时间又是相对较少的时间。因此,好多人都沉浸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之中。虽然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但是相信只要年轻人正确地进行引导,全面地认识自己,肯定能够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职业来。
以上看法,只要认识清楚了,就不难回答我所说的喜欢那一类学科了。对一类学生来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哪一种思维占优势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还有后天的影响。可是,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似乎这两种思维平分秋色。如果再加上一些学生个性方面表现得不是十分明显,选择起来真是有一定的困难。为何学生学习了十几年,让其说一说喜欢哪一类学科一下子说不上来或者说不清楚呢?这恐怕要归咎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一个模子里造型,一个体制下培养,一个标准下选择,学生能有真正自己喜欢的职业吗?能育出很多个性鲜明的学生吗?天方夜谭!
一味地让学生钻入课本中,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一味地补课,学生没有多少自己支配的时间,没有多少时间表接触的自然、社会。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的概念一片模糊——基本上都让分数给占据了。谈及理想、人生的规划,学生似乎感觉遥不可及,或许根本就没有规划过。我们知道,没有理想的生活是可怕的,就好像生活中没有了太阳,显得一片漆黑,索然无味。现在好多孩子一谈到职业、理想,感觉那根本用不着去设想,那是父母规划的,或者完全将其归结于机遇。这完全是错误的理念。
我有时候这样想,学生连文理分科这一件事都不能选择和决定,到将来真正走向社会生活的时候怎能去支配自己的生活呢?
孩子们,大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吧!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