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赞扬与遗弃

(2012-12-18 07:12:55)
标签:

心态

环境

自上而下

热爱生活

历程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师在帮女儿参谋对象时,一点也没有看上有令人羡慕公职和薪水的自己曾经的得意门生。主要原因是此生脊背已驼、面黄肌瘦、高度近视,且没有幽默感,老师担心爱女与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哪有欢乐可言?于是,毅然决定让女儿不可择其为偶。

看来,当老师走下讲台,进入生活时,在审视自己的得意门生时,角度是不一样的,观念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禁要问,老师在面对学校中的孩子时到底赞扬了什么?遗弃了什么?在面对生活中的得意门生时为何又与先前的评判大相径庭?

诚然,我们在面对孩子们的时候,真是遗弃了一些可贵的东西,真是急功近利而盲目地赞扬了一些东西。

先来说说对孩子们赞扬的一些方面。当然,谁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是,我们夸奖的、赞扬的好多东西恰恰不是为孩子一生所享用的。这是一个为考试、为分数疯狂的时代,这是一个教育几乎走向极端化的时代——老师和学生成了考试机器上的螺丝钉的时代。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自上而下,赞扬的绝大多数是与分数相关的五花八门的率的提升。没有哪一位教育者,尤其教育领导用心去调研教育者花费了多少心思挽救哪些走入歧途的孩子。于是乎,这种凭借良心的工作往往就留给了那些热爱这一份工作的教育者,更留给了那些默默奉献者。然而,现实的氛围难以转变,赞扬也会随之而传染,即使那些热爱者和奉献者。自然地,大多数教育者便以赞扬孩子们与分数相关的好多方面展开了五彩缤纷的角斗。最终,可爱的孩子们开始在围绕一个中心——分数的赞扬声中“愉快”地度过了中小学时代。

既然赞扬中有太多的盲目,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到底遗弃了什么呢?天性!中国教育最可悲的一点我认为就是抹杀了孩子们的天性,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千差万别特点与个性的孩子。校园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允许有个性的孩子尽情地去展现其特点,允许孩子去犯错,允许孩子的错误反复。诚然,个性是与规则密不可分的。可是,现在我想要强调的是不要拿一把尺子去衡量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应该鼓励每个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点,并且想办法让这些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教育者应更多地去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甚至幽它一默,坦然处之,热爱生活;应更多地教会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以诚相待、合作交流,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去接纳身边的每种事物;应更多地教会孩子一生永远向着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努力……然而,这些一生所具备的宝贵财富,在最应该储备的时候被那些不必要的赞扬给挤掉了,给遗弃了。

如果我们也是先前的那位择婿老师,我们也不会选择那样的书呆子做女婿。可是,不知这位老师反思了没有:为何自己赞扬的前后竟然差距这么大?自己的教育历程中到底遗弃了什么?

在我看来,老师择婿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真不知这位曾经的得意门生又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曾经对他赞赏有加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