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教育教育体制人与人感悟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
我校去美国考察学习的张主任回来了。在今天早上的行政会上,很有幸聆听了他对美国教育的真切感悟。
以前了解美国的教育大多是从网上和报刊书籍上获得的。这一次能从身边人的真实体验中了解美国当前的教育,内心还是很为之感动。正好,这两天正在看刚刚从网上买的《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书中从近十年获得“美国年度教师奖”的十位教师中,让读者深入到教育的实践中去了解、体验、把握美国教育发展的状况。正如这本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美国,人们心目
中的‘好教师’形象主要经历了从‘讲台上的圣贤’到‘身边的向导’再到‘参与中的伙伴’的流变。”不错,美国的教育在逐步的探索中渐渐地已走向了现在的教师与学生同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的一种境界。
以往对美国教育的总体感觉是自由、张扬,没有许多的约束。而在今天张主任谈过之后,我有了一个更新或更深入的理解。张主任根据自己对美国知名大学和中学的考察,在谈到自己的感悟时,讲到了以下几点:
一、秩序严整。张主任在谈到这一点时,也谈到了其与自己以往的了解大相径庭。每到一所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一点也不显得嘈杂和混乱;而是一派和谐、悠闲、自在的一种氛围。走进学校,仿佛走进了一个公园,人们在其中尽情在享受着自然赋予生命的幸福时光。
二、秩序严整下的自由。张主任在讲到这一点时,一再强调其与“秩序严整”并不违背。这一点中的自由,完全是来自于“严整”的秩序。这时,我想起了以前《读者》中读到的一篇有关规则与自由的文章。其中讲到,我们常常追求或渴望自由,而不懂得真正的自由来自于遵守规则。只有大家的素质整体提高了,都来遵守规则,那自然会出现每个人所期望的自由了。张主任在谈到自由时更多地强调学生课堂上与老师共同探究主题时的自由,它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促成有创造性的成果的。
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讲到这一点时,张主任首先说到了礼仪。他所到之处,不仅仅指在学校,人们之间很讲究礼仪,尤其是能与陌生人主动地打招呼。只要你与对方对视一两秒钟的时间,对方一定会亲切地与你打招呼。在相互眼神的交流中,丝毫没有恐惧、疑虑等的情感,完全是一种信任的眼神。当他们走进美国中学课堂的时候,孩子们投之以信任和友好的目光,丝毫没有惊诧、起哄和围观的情形。讲到这儿的时候,我一下子想到了我们的现实。人与人的交往,不要说陌生人之间,就是熟悉之人甚至朋友之间往往都会有一种猜忌、不信任之感。看来,我们的教育中其实迷失了人与人交流的重要一课,更多地去关注的是生命本质以外的东西了。
四、交流中表现出的超凡自信。张主任列举了到玛斯基姆大学留学的我校学生与他们座谈中的一个场面。他说到其中一个学生向他们同行的另外一个领导提问与交流的过程,虽然没有说及问题的内容,但从张主任的高度评价中,我不难感觉到张主任对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超凡的自信的赞扬。他认为,这一点在国内学生的身上是找不到影子的,毫无疑问,我们去留学的学生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国教育环境的影响。另外,张主任还提到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时所体现出来的自信,他把这点归结为得益于老师“参与中的伙伴”的好处。这种合作探究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真正起到了实质性的推进。自信是一个有创新思维的人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在不断地重复性工作中早已把老师与学生的自信磨得根本找不到棱角了。
张主任在每谈到一点的时候,都不免会发出几声赞叹之声。看来,此次美国之行,确实给张主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主任的讲话虽然仅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感悟仅有四点之多,但每一点都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尽管我们教育体制一时半会还不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站得足够高,对于现行体制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的理念有正确的理解(周国平)”。
深刻感悟别人的长处,仔细审视现行体制下的中国教育,期望我们大家能积极提升理念,勇于改变观念,为国民之教育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