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东楚晚报
学子档案⑤
姓名:倪锦阳
高考分数:理科565分
录取院校:首都师范大学
“当下这一刻就是你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刻,请铭记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3日上午,倪锦阳翻看小说《平凡的世界》,扉页上好友写下的励志句子,让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几年前父亲离开时的情景。
从初中时的“顽劣小子”到高中的发奋少年,几乎是一夜间,倪锦阳懂事起来。农村少年“逆袭”,今年高考他以565分,考上北京的大学。
“顽劣小子”的蜕变
1997年,倪锦阳出生在幕阜山深处的阳新县王英镇倪家村。“山路十八弯”,倪家村去县城要经过40多个弯,坐班车要2个半小时。
倪锦阳是家里的老大,从小,父母就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到温州打工,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小学时,倪锦阳成绩优异。小学升初中时,他是王英镇东源片区总分第一名,对此村里人一直津津乐道。
然而,到初中时,倪锦阳渐渐迷上了网络。一放假,就跑到附近网吧上网打游戏。父母不在身边,奶奶年事已高,正处于叛逆期的倪锦阳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我知道,不要你操心!”每次,父亲从温州打电话来劝他好好学习少上网,倪锦阳都不大耐烦。
2013年元月份,倪锦阳念九年级上学期。有一天,三伯突然来到学校,说他父亲在温州遇车祸去世了。
一开始,倪锦阳不相信这是真的。当他跟着三伯在温州当地殡仪馆见到父亲的遗容,小伙子顿时瘫坐在地。
也许由于父亲的突然离世,倪锦阳开始发奋努力,远离网吧和游戏机室。当年中考,他考上阳新英才高中。
父亲去世后,在温州打工的母亲回到阳新。她在阳新城郊的五里湖租了间房子,在附近一家餐馆洗碗。
一个月1500元工资,除开生活费,要供儿子读高中,日子难以为继。在学校,倪锦阳舍不得买衣服,他知道母亲挣钱辛苦,每月400元的生活费,他都会省下来一点。
学校是寄宿制,一个月才放一次假,母亲去探望时见他舍不得吃穿,多次落泪。刚进校成绩一般般,到下学期,倪锦阳已考进学校前十名。
今年高考,倪锦阳以565分的优异成绩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喜讯传来,整个村子沸腾了。村里已经好几年没出过大学生了,这次倪锦阳考上北京的大学,村里人都兴奋不已。
成绩出来当天晚上,母亲做了一桌好菜犒劳倪锦阳。然而第二天,他就和同学去武汉打工了。上大学有一笔不小的费用,倪锦阳想减轻家里的负担,趁这个长假挣点钱。
在武汉一家物流公司做了一阵子搬运,公司嫌他瘦弱,将他辞退。回到五里湖的出租屋,倪锦阳把高中的书本集中摆放好。
“这是历史,见证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光。”面对东楚晚报记者,倪锦阳笑着说。
再过一段时间,倪锦阳准备和母亲一起回倪家村老家。他想拿着录取通知书到父亲坟头烧一炷香,已经好久没回家了,他有好多话想跟父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