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年来,湖北芳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成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顺利把产品销到国外。
自动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
双烯醇酮醋酸酯(以下简称双烯)是激素的重要中间体,也是芳通的拳头产品。
在湖北芳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芳通药业子公司)法人代表解碧环的带领下,东楚晚报记者来到了世界产量最大的双烯生产车间。在这里,一排排刷着蓝漆的氧化罐排满了车间的二楼,多个罐口、多个数据表盘显示着实时的数据。
越过氧化罐,来到车间角落,记者走进了控制室。
控制室的电脑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电脑屏幕上的图像显示着氧化罐的动态数据,解碧环指着电脑说:“这就是我们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套系统名为DOS控制系统,由武汉大学电信学院设计制作,电脑通过线路连接着氧化罐上面的仪表,仪表的动态可以及时在电脑上显示,只需要一个人观察电脑,就可以“监控”所有氧化罐的“一举一动”,罐内物料的温度、压力、时间、流速都一目了然,问题一产生就能被发现,并得到及时解决。
解碧环说:“以前,我们都是人工盯仪表盘的,但是人总有疲倦的时候,没盯准,就容易出废品。”
不过,有了这套DOS控制系统,不仅为车间节约了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出废品的机率也大大降低。这套自动控制系统是2011年武汉大学设计的,一共有5个系统,分布在5个车间。
产品受检畅销国外
通过校企合作,芳通提高了生产率。然而,芳通与高校的真正“联手”是起源于一次工艺引进。
2010年,芳通正在生产一款名为去氢表雄酮的产品。可是,无论工艺如何改进,产品成品率一直不尽人意,最后,芳通药业只能求助于华东师范大学。
通过从该校引进去氢表雄酮的生产新工艺,产品成功生产出来并走向市场。此后,芳通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合同,芳通每年支付华东师范大学一定费用,华东师范大学为芳通提供技术支持,合同一签就是5年。
合同签订后,芳通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不断。
最需要“救急”的一次发生在四年前,当时,芳通药业正准备对法国出口17α-羟基黄体酮醋酸酯产品。一般来说,这种中间产品纯度在99,会留有1的杂质。
而根据法国等相关欧洲国家进口检测标准,需要对这1的杂质进行结构鉴定与确认,才能入关。但依照芳通现有的技术和仪器,完全不可能很快分析出这1究竟是什么成分。
情急之下,芳通找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药物化学研究所,经过研究所专业仪器检测,由该所的专家进行分析,终于分析出了杂质的组成与结构,达到了出口要求。
如今,芳通的产品已经出口至美、英、法、德、意等十多个国家,出口额达到1亿多元,几乎达到其年销售额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