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不垮塌的 “精神大堤”

(2016-07-20 10:38:07)
标签:

杂谈

(东楚晚报记者 高国专 朱晓源 曾丽妮 贺介飞 通讯员 向能来/文 何戈/摄)

编者按:面对肆虐的洪水,黄石人民展现出顽强不屈的信念、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无论是风雨无阻地抗洪抢险,还是白天黑夜地坚守巡查,一次次热血沸腾,一次次执着前行,一次次化险为夷。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历着磨炼,在抗洪抢险实践中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
  汛情就是命令。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党员带头、全民上阵、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以及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筑成了另一道大堤,一道在洪水面前永不垮塌的精神大堤!
  这道精神大堤必将坚不可摧!也必保防汛抗灾万无一失!

  入汛以来,80公里长的阳新富河成了一条“悬河”。长时间高水位运行、超保证水位12天,致堤坝千疮百孔,险情不断,严重威胁着两岸76万阳新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不堪重负的中下游,每天都有不同的险情发生。在大家看来,富河大堤几成“守不住的堤坝”。6日起,市级领导分赴重点区域指挥防汛救灾工作,富河流域责任领导杨军、汪斌、陈细马、苏梅林、杨晓梅、尹晔斌与阳新县干部、村民一起,筑起坚实的防线,打破“守不住”的魔咒。

  6000名打工仔回乡抗洪

  7月2日,阳新县富河中游新湖堤段,青年倪方炳抽空向浙江省金华市一家电子公司老板打电话,报告家乡富河大堤防汛压力大,要求请假一个月。
  6月28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阳新,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富河大堤全线告急。在金华打工的倪方炳闻讯后向公司请假,回到家乡阳新县木港镇新湖村参加防汛抢险。
  在这10余天里,倪方炳和村里的抢险突击队员一起,在富河大堤上巡堤查险,昼夜坚守,发现和处置30多处大小险情。
  三溪镇石牛村下姜组青年姜武刚原在浙江省温州经营一家化妆品店。前些天,从网络上看见家乡遭受严重洪灾,连忙关店回乡,参加村里组织的“抗洪突击队”。
  7月4日,沿横公路因洪灾而中断交通,姜武刚和7名队员一起,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转移村民200多人。
  浮屠镇茶铺村新来柯组村民柯勇在广东深圳一家家具厂当技术总监,月薪1.2万元。自7月3日起返乡抗洪抢险,厂里同事催他回厂,说工作重要,回乡保堤不值得。
  “家园都没有了,工作又有什么意义?”柯勇在电话里说。
  阳新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后,汛情、灾情牵动了全国各地阳新籍打工者的心,他们纷纷请假回乡,参加防汛救灾,保卫家园,开展生产自救。
  “据不完全统计,自6月下旬以来,阳新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参加防汛抢险和生产自救的人数超过6000人。”阳新县劳动就业局局长周少鹏说。

  坚守大堤自家鱼塘打“水漂”

  7月6日晚10时许,阳新富河大堤东西湖段出现管漏,东西湖渔场抢险突击队队长张从斌接报后迅速组织该场抢险突击队队员赶赴现场。
  50岁的张从斌自告奋勇:“我识水性,我去下水堵漏。”张从斌脱去衣服,多次潜入冰凉的河水中,找到漏洞的确切位置后,立即将土袋塞入漏洞中,再用60多个土袋和沙袋固脚,在水里,他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
  漏洞堵住了,现场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了。
  “张从斌不顾富河血吸虫的感染,冒着生命危险下水堵漏,这种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场参加抢险的该场副场长施辉动情地说。
  自6月底上堤防汛以来,张从斌始终坚守在富河大堤上,没有顾得上自己的小家。
  张从斌一家5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今年他承包了30亩鱼塘,为防鱼塘漫堤,他本可以抽点时间在鱼塘四周拉上拦河网,可他一直待大堤上。今年这次洪水到来时,他的鱼塘饱受灭顶之灾,被漫堤的洪水冲垮,投入的10余万元钱打了“水漂”,他妻子气得直跺脚,说他是个“不顾家的傻帽”。
  面对妻子的懊恼和家中的惨重损失,张从斌摸了摸头说:“大堤垮了家就没了,要鱼塘有啥用?大家都上大堤上守着、水里泡着,我逃回来不像话。”

  村里的妇女主动送饭上堤

  在富河下游堤段,虽然单位已经抽调工作人员上堤抗洪,可47岁的张辉国平静不下来。张辉国是阳新县水利局监察大队大队长,得知富河下游支流绒湖堤段出现险情,他自发组织单位仅有的14名工作人员来到富河明港堤段装沙袋。
  连续4天,大家都守在堤上,自己带干粮盒饭和饮用水,一天平均装40吨沙子。
  在下羊湖堤段,从6月28日起,阳新县枫林镇刘冲组贤达理事会的10名成员天天义务在堤面巡堤查险。会长何益彪安排大家24小时巡逻,村里的妇女在家里做好饭后争相送到大堤上慰劳理事会成员。
  “他们年纪大的有60多岁,最小的也有40多岁,镇村两级没有给他们下任务,他们主动来,而且自己解决吃饭、喝水问题,不麻烦组织,确实让人感动。”风雨中,贤达理事会的红旗在下羊湖堤上飘荡的画面,至今令枫林镇镇长孔祥鹏难以忘怀。
  与此同时,枫林工商所所长郭衍昌组织枫林镇上30名个体工商户,组成抢险突击队,来到下羊湖险情堤段抢险抗洪。为了鼓舞士气,郭衍昌还拟了“女娲补天,商民补堤”口号。大家将一包包砂石运送到大堤上,为了干活方便,他们脱下被汗水湿透的衣服,只剩一条裤头。
  28岁的枫林服装厂老板骆强是江西宜春人,看到枫林人民在抗洪一线,坐不住的他也加入抢险突击队。“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看到人民遭难,我们也不好受!”骆强说,洪水面前,大家都是亲人。

另一道大堤风景独好

  1998年特大洪水,富河流域选择了炸堤向网湖分洪,后来这里建起了网湖闸。今年遭受“98 ”特大洪水,却没有拉闸分洪。
  洪水面前,党员、干部、村民似乎变得勇敢了,面对溃口整支突击队齐齐往水中跳,用血肉之躯堵住滔滔洪水;也变得不会“选择”了,明明一个转身几步路就可以回家的距离,他们没有一个人回头转身去多抢一些自家财物,而是选择坚守大堤。
  面对肆虐的洪水,高出地面四五米高的“悬河”,身后就是家园,他们在咆哮的洪水和家园之间,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并非不害怕,并非不懂选择,而是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与信念,比这洪水还要更加凶猛。
  这种决心与信念,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堤上很多地方不好走,全靠人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斌7月7日来到富河流域,与村民一同抗洪抢险,这十多天的抗洪经历让他深受感动。
  汪斌说,村民们都是自发参与抗洪抢险。有些老人年龄大了,驼着背走上大堤,跟小伙子抢着干。一个村组里至少有五六十人参与抢险,村支书和村干部们带头冲锋。哪里险情最为紧急,镇领导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富河木港段出现了一处长400米的脱坡,村支书连夜带人打钢铁桩固堤,连夜打了200多根才稳住险情,精神和身体的双重高强度工作,使得村支书当场吐了一地。”
  目前,富河水位降至保证水位以下。历经一次次化险为夷,村民拉着村干部和抢险队员的手,发自内心地道谢:“感谢政府,感谢干部,如果不是你们,我们全家不知道怎么办。”
  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全民上阵、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还有不计得失、不怕死的奉献精神,筑成了另一道大堤,一道在洪水面前永不垮塌的精神大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