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被严重高估
陈源初
如何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态势有科学的认识,把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脉搏,强化艺术理论研究,提高艺术批评的水平与能力,使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中华民族在现实中去反思自己的理念,与创作的伟大复兴意义中寻找历史使命,才能不被一些人为制造的怪象所迷惑与误导,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与前提。但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同场竞标的情境与东、西方当代市场价格现状来看,很多年轻但是作品已经在拍场上卖得高价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受到投机客的炒作。这些欧洲和美国的买家与藏家见证了年轻艺术家作品快速的翻涨,因此投入更多的金钱在中国艺术拍品上,然而事实上这些作品价值仍该静待时间沉淀。中国市场一定会逐步稳定,然而这需要时间的累积。近几十年的每一个周期里,西方艺术市场上类似的炒作亦屡见不鲜。近年最著名的例子是80年代末期,商业性极强的美国、德国与意大利新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作品支配了市场、同时亦突破了拍场上的历年纪录。当艺术市场在遭受重挫时,彻底摧毁了这个乳燕初啼的领域,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耗费后来十年的时间才卖到相同的价钱,有一些则再也没有恢复。可以预视当代艺术亚洲市场的一些类似状况,在这么多成功的当代艺术家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在十年后还会留名。
这是一种误解:艺术家的作品质量和深度会在快速增值的脚步下同时晋升,而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水准都是在艰苦奋斗中形成。西方印象派及现代派作品都是在已经发展得很成熟艺术才在市场取得成功,不会有幼稚的作品充数,拍场上都是已成名艺术家的经典或是罕见之作,价钱自然不至于在短时间翻三倍,因此即使在经济不景气之际,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浮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窘境并不影响那些真正具有创造能力的艺术家的创作,而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用一种新的价值判断与市场的视角,去关心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只是从西方拿来一些现成的形式,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作一些浅薄的背叛讽刺及现象叙述描写。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应该关注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内核,还是根在中国,在积极弘扬中国文化精神的前提下,面向世界,关注世界文化,人类的生存?不让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一种边缘化的艺术,成为利益团体的玩偶,政府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不能缺位,从被动的反对,到积极的扶持,可以证明一个政体的昏庸或明智。值得思考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自生自发发展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艰苦的生存窘境,是在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压力的状况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目前需要深层次的发展,以国家公共文化艺术政策去支撑发展是一个很迫切、很重要的课题。
中国当代艺术大发展生存的基本土壤中国,而长久的将来是世界。就象中国的经济一样,市场只在中国前途是有限的。只有世界才能成为最为强大的市场支撑,这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现在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大量的关注、承认与话语权,而我们在特定的历史及政治文化环境下,这种起码的主张与要求难以满足。在这种并不正常的窘境下,找寻出路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来自西方的关注及资金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营养,而这种取向则表现在国内市场眼盯的是西方的中心定价权,资本更多地迷失于对西方定价的崇拜上,而对脱离本土的当代艺术能走多远关注与反思不够,最终成为西方中心定价的牺牲品。
一件艺术品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在一个漫长而又稳定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当代油画的价格却往往是在短时间内暴涨形成的。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画廊、画商、外国机构甚至画家本人往往与中介机构合作,联手包装画家,利用各种方式为画家造势,并最终达到操纵画家作品价格的目的。如此泛滥的炒作,当代艺术市场怎能不出现泡沫?著名美术评论家高名潞认为,当前80%的当代艺术品,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很多滥炒出来的价钱,不过是搭建在沙滩上的大厦,迟早是要倒塌的。中国当代艺术被人为地“炒作”与“操纵”成风。很多藏家只是像是在炒股票,股票的法律正在逐渐地规范,而艺术市场还是冒险家的乐园。将中国当代艺术和欧美进行价格类比,从而推断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可比性。各种假拍、做局的行为让这个市场严重地呈现病态。假拍大量涌现,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开始持续上扬,现在要拍得一件作品,得付出比以前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钱。大家疯抢某些人的作品,但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并没有多少人去研究和收藏。懂行买家是从不乱炒画的,一般就是纯粹的收藏,也被称做‘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乃至世界潮流的了解相当深刻和专业。曾担任瑞士驻中国大使的希克是一位藏家。他用十余年时间,收藏了180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近2000件艺术品。香港汉雅轩画廊负责人张颂仁先生,也买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藏家几乎没有出售过他们收藏的艺术品。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被严重高估,尤其是当代油画。“天价油画”就是画得再好,也不足以真正代表中国未来的新文化形象。从油画语言本身说,中国人就是油画练得再好,在西方也只能是二流画。但当代艺术花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将中国的拍卖价格提前十年提升到“天价”。在西方,这个过程要花十年时间。朱其先生从2007年开始就不断发文揭露艺术市场的“做局”黑幕,他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已经有人在我的博客里给我留言,警告我不要再乱说话,否则小心杀手找上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朱其曾说:“高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一个秘密。但为什么总是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直接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也许知道自己被“宰”了一刀,但他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下一个买家。而新的“被害人”又会再制造下一个新新“被害人” 来替自己垫背。“高价做局”对画家本人也有好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当然,拍卖天价和画家私下销售价不是同一个价格,甚至可能只是拍卖天价的三分之一不到。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拍卖天价尽管也有真实成交的,但大部分是“表演价”。一位在北京开画廊的韩国老板一语道破天机:“把这个市场说砸了,对谁都不利。韩国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学术对传统,现代和当代在定义上和取向上争论不休。具体的艺术家本身就在传统和当代之间穿越,任何的前卫和将来都会成为传统。生活在现实中对传统和现代不必那么执着,无论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艺术家和常人一样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然后才去创造和表达属于时代的艺术。上一个时代和下个时代虽然不会一样。但是艺术的本真是不变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中国文化的特殊历史遗产中提炼或寻找到一种适合我们自己的视觉逻辑?通过反省历史、保存记忆,重塑一种建立在批判和怀疑论维度上的主体,使当代艺术成为一种具有当代性思维的工作模式。这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理论研究是一个相对高端与专业的事情,这时更多的就需要艺术批评的效益去影响更多的参与者,理性而又有高度的切中时弊的批评,在很大意义上能够不断矫正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畸形发展,也是打开艺术品市场批评被既得利益与西方中心定价绑架的有力手段。要不断发展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让资本的力量助力本土中国艺术品的中心定价能力。中国当代艺术在春拍的表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资本对当代艺术现存价值的高度怀疑与犹豫。这种怀疑与犹豫来自两个方面的促动:一是西方能够左右中心定价的资本的获利出逃,或者是新资本进入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心无力。另一方面,国内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支撑缺乏必要的文化基础与人气。政府应实施积极的公共艺术政策,不断扶持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西方中心定价与既得利益者对现存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一种绑架,是资本及利益的一种表现。危机重重。我们应用什么样的心态和视角,用什么样的观念去解读?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表现引人关注,牵动着人们的心绪,中国书画与当代并翼齐飞的境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洗牌是在所难免的过程,关键是我们不要失去选择的信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