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市场模式的荒唐

(2016-01-09 10:28:10)
标签:

时评

文化艺术

收藏

          艺术市场模式的荒唐

                陈源初

      存在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各个环节的不正常现象,需要有人站出来毫不留情地批评,如艺术家绕过画廊把作品直接拿到拍卖行、80%的艺术资本疯狂进入写实油画、70%的艺术人群不过及格线、优秀艺术家成批制作劣质作品牟取利益……连本应独立的艺术批评往往也成为拍卖公司的营销环节,不是真正地批判,反而是在贴金。繁荣是表面的,我们谈危机太少了。而今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似乎在印证着朱其的危机论。317日结束的纽约苏富比08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292件拍品多以估价或略超估价成交,总成交额约合人民币1.738亿元,仅是去年秋拍同场成交额的一半。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大热艺术家作品的纷纷流拍,张晓刚就有两幅流拍,其中一幅还是苏富比重点推出的封面作品;王广义、蔡国强、陈逸飞、季大纯甚至徐冰等一向在国际市场上被追捧的艺术家,也同样遭遇了滑铁卢,中国热点当代艺术家集体遭挫的局面,在近两年颇为罕见。在接下来49日进行的香港苏富比拍卖,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的仕丹莱收藏基金将手里的108件中国当代艺术品悉数抛出。而这已不是第一次,早在去年10月,美国收藏家霍华德·法伯(Howard Farber)也曾将所藏的44幅中国当代绘画全部送拍。这些信号不禁让人猜疑:持续火爆两年、涨幅高达7倍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是否已经到了价格顶峰?拐点论寒冰期的说法开始流传,甚至有人预言,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将面临崩盘的危机。其实,目前拍卖市场还不够完善,在一些不规范的拍卖公司中,作局现象也时有发生,部分藏家、经纪人也的确借助拍卖行的交易平台对一些当代艺术家作品进行操控,以拔苗助长的目的。但并不能说整个拍卖市场就已被作局充斥,大多数主要拍卖公司的成交都是真实可信的。从最简单的逻辑分析,如果高成交价拍品均是假成交,那么拿不到与成交价相对应佣金的拍卖公司该如何维持庞大的公司运营?

      对当前一些言论批及拍卖公司涉嫌炒作当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市场价格泡沫严重,拍卖公司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完全没有必要作假。因为在选择拍品时就已对作品的质量以及是否具备购买意向作过审评,不符合条件的不会选拍。在拍卖场遇到一些作品价格超过实际价格也是正常的,因为拍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当两个或多个买家争夺同一拍品时,在现场情绪的刺激下价格很可能远远高出人们的想象。常常有人质疑拍卖场中出现的高价拍品是否真实成交,抱有质疑态度的人首先不会在拍场买过作品,因此他就不可能理解买家购买作品的真实体会。拍出高价人们又怀疑是否真的有人买。中国当代艺术目前的价格是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价格是在藏家的追捧下一步步起来的。现在当代艺术是唯一代表中国以平面绘画的形式进入世界博物馆、博览会等艺术体系的门类,市场稍有波动就怀疑是否有泡沫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