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祖先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谱写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东方绘画艺术作为世界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数千年来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不断的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的民族传统和独特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然生活是东方绘画艺术表达的主体,是画家内心把对大自然的情感 用绘画形式在笔尖毫底的流露与宣泄,他们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造型艺术形象的根本要求来体现画家内心世界,对生活和自然生命的真切感受,来形成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从而激发人们情绪,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人们的心情感到愉快和满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们更加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古往今来,自然生活从客观上给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也改变着一个画家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并借助于自然生活的客观因素来激发自己的形象思维、物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用他们独特的笔墨艺术和艺术语言来赞美大自然,所谓“艺术语言”就是古人传承下来的,在艺术作品中对自然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技法,而这种“艺术语言”只是表达和体现作品艺术性的一部分,那么另一部分就是“外师造化”,所谓“外师造化”就是画家对自然生活的“感悟”,而这种“感悟”是内在的,内心深处的,是画家对自然生命的感受和解读,如果绘画艺术脱离了这种“感悟”,只追求艺术语言的表达,不注重“外师造化”那么画作就会变得平淡、乏味、不生动、没有感染力,所以深入自然生活就尤为重要,应达到“物我交融”。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就是以“外师造化”长期生活在黄山,“以黄山为师、得黄山之性”,“搜尽奇峰打草稿”,最后才把黄山雨后、青山欲滴、草木青晖、烟云出没的景色在作品中描绘得淋漓尽致。著名杰出画家徐悲鸿强调:“绘画艺术要面向生活、面向自然,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画家要走进生活了解自然,不断的观察、探索研究、采风等来获取灵感,只有这样画家才能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才能创作出形象生动,富有情感和艺术美感的好作品,使观者在作品中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美、自然与艺术的相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说明东方绘画艺术与自然生活是“鱼水相连”。无论是写实的、夸张的、超凡的或是变形的等多种绘画形式和表现手法,从根本上都没能脱离自然生命的特征,只不过是画家在绘画艺术创作中采用了不同的绘画形式、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来表达而已。总之东方绘画艺术乃至人类生命过程中所体现的任何艺术是与自然生命共存的,是不可分离的。“师我者万物之行体”万物乃自然也,没有了万物也就没有了自然,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了一切,所以说自然生活是艺术之根,画家的创作之源。“生活是艺术的载体,艺术源于生活”有自然生活才有艺术,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