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设计

(2011-08-16 22:48:08)
标签:

教育

 

课题名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六年一班

授课时数

2

 

设计者

施妙咏

所属学校

龙湖镇侨英小学

 

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十五课,是一篇寓理深刻,语言生动的记叙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先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再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亲鼓励他一直在写作,并且得到了父亲有限的肯定。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最后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文章以“两种声音”为线索,描绘出饱含“生之爱”的慈母情怀,勾勒出威严高大的“育之爱”的严父形象。文章语言明快流畅,感情深挚淳朴,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容易引发学生共鸣,能够给学生良好的启迪。

 

 

 

二、依据课程标准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这种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通过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解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亲的不同态度,及这些态度所表达的含义,勾画出课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里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并通过交流感受说说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最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要表达的情感,并联系生活中的感受,写下体会。这种讨论极大的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把学生的思维从书本导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读准字音,对课文的生词生字及其词义有大概了解。

2.整体感知文章,能够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文章,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2.理解分析课文,解决问题,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3.通过开展辩论,锻炼思维能力。

4.通过自主总结辩论结果,训练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2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2.      课文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3.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所以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

 

以上这些鲜明的特点,决定了本文应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

 

五、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5-1-1

 

掌握

 

 

 

1.认读生字词,.自主合作默写生字词。

 

2.自主阅读,对文章有初步了解。

 

 

5-1-2

分析

1.引导理解分析课文并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

2.用讲故事的形式表现课文,加深对人物的把握

 

5-1-3

综合

1.通过小型的辩论赛,对“为什么成长需要两种不同的声音“有进一步的理解。

2. 总结归纳辩论结果,理解父母不同评价的出发点都是源于“爱”。

 

5-1-4

应用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封信给爸爸妈妈,反映回馈课文。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内      

解     决     措    

 

教学重点

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演课文,在这过程中理解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通过课文分析、阅读训练、辩论以及联系现实生活来了解体会。

 

七、教学环境设计

 

1.本课教学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师借助课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进行学习,这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产生共鸣。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读懂课文内容。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悟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父母的浓浓的爱。

 

 

 

八、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5-1-5

掌握

 

投影

课文生字词

A

A

读准字音,理解课文生字词。

 

5

自制

 

5-1-2

理解

录音

课文录音

D

E

对课文初步感知

10

网上

 

5-1-3

分析

投影

父母的不同评价

G

F

理解父母不同评价出发点都是源于“爱”

10

资源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演示—讲解;B.设疑—演示—讨论;C.讲解—演示—概括;D.讲解—演示—举例;E.演示—提问—讲解;F.演示—讨论—总结;G.边演示、边讲解;H. 边演示、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九、板书设计

 

                                            

 精  糟                    母亲         慈祥                            

 彩  糕                                       

极  透          父亲         严厉

了  了         

 

 

十、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通过出示幻灯片,将教师、学生、媒体和教材有机的集合起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主交流,有感情朗读课文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综合素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化解文章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深刻体味文章思想。

 

 

十一、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互动

出示课件,引出课题。

使学生更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词,检查掌握情况

 

学生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文本:生字词文字

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检查生字,了解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

 

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教材课文文本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生对文章的架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环节奠定基础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听录音,引导品读作者的故事

 

 

品读“后来的认识”,分组引导学生提出、讨论问题

 

 

 

 

 

 

 

 

 

 

 

 

指导感情朗读

 

 

 

 

 

 

 

 

 

 

 

 

引导做练习

 

 

 

引导讨论

 

 

 

 

思考我写完诗歌后父母的反应及我的表现

 

 

 

分组讨论“为什么两个极端的评价出发点都是爱?”

 

 

 

 

 

 

 

 

 

 

 

 

 

有感情朗读课文相关段

 

 

 

 

 

 

 

 

 

 

做试题

 

 

 

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讨论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本

 

 

 

 

 

 

 

 

 

 

 

 

 

 

 

 

 

 

 

 

 

 

 

 

 

 

 

 

 

 

出示课件“做一做”的内容

 

 

出示课件“说一说”的内容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这种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悟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父母的浓浓的爱。

 

 

 

 

 

 

加深理解

 

 

讲故事表演课文,加深人物理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故事,在故事体会人物情感

 

分组讲故事,表演课文,在讲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在讲故事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开展辩论赛

 

 

组织辩论活动,

正反-支持“精彩极了”

反方-支持“糟糕极了”

 

 

 

激情辩论

 

 

在辩论中情感再次升华,思维能力,口语表达再次得到锻炼

 

 

 

小 

师点拨,引导总结-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极了”,都是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小组讨论本文要表达的情感,并联系生活中的感受,写下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十二、教学流程图

 

 

教学模式:  探究式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

 开始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件1

  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思考我写完诗歌后父母的反应及我的表现

 

录音

听录音,引导品读作者的故事

为什么两个极端的评价出发点都是爱?

朗读父母截然不然反映的句子

讲故事表演课文,加深人物理解

 

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指导感情朗读

品读“后来的认识”,引导学生提出、讨论问题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 

学生的

活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小结

结束

支持“糟糕极了”

支持“精彩极了”

   开展辩论赛

 

 

媒体的

应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学生的

活 

 

 

 

十三、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采用异质分组,让他们学习帮助组内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

设置提高性作业:学习经常回头看,自己检查的习惯。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能在小组中积极发言,提高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十四、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编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    的  内   

 

511

 

 

 

 

 

 

512

 

 

 

 

 

 

 

 

 

'

 

 

513

掌握

 

 

 

 

 

理解

 

 

 

 

 

 

 

 

 

 

综合

一、看拼音,写词语

 zāo gāo
(  )

 cí xíang
 (  )

 chū bǎn
(  )

 qí miào
(  )

 wèi zhì
(  )

 jǐn shèn
(  )

  qí tú
(  )

 téng xiě
(  )

二.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说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2、2、你对“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持什么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三.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十五、形成性评价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有的孩子讨论有关“爱’的问题;有的选择“幸运”的问题……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而不足的是:学生的感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另外,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一个劲的点头,当时我深感作为一位母亲的自豪,孩子们的理解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十六、教学反思、总结

 

“爱”是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亮点。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终明白了父母那两种极端的断言,来自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所以本节课主要从情感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情感深华,自我感觉优点是把文本作为了学生思维和情感发展的一部分,摈弃了“为教课文而教”的传统观念。但听完讲座后觉得只做到了“备课本”,一心只以自我为中心,过高的备了自己的期待,把整个课堂理想化,在备情境时,只做到了备问题情境,而没有考虑还要备活动情境、思维情景、媒体情境等,在“备学生,备设计”上也做的不够,对学生的基础、情绪顾及的太少,有点思想品德课的味儿。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备课不光要备课程,也要备学生、备情景、备设计、备自己,而且这五方面宏观的思考,灵活的运用、结合才能备好一节课。  

 

 

 

十七、感谢、其他

感谢进修学校以及为我们讲课的所有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