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的现代化问题

(2025-08-17 09:45:16)
标签:

佛学

宗教文化

分类: 清心小品
      冯学成先生曾谈到佛教的现代化问题。他说,佛教是智慧之学,是自在的学问,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把信念建立起来,佛教不是迷信,而是争取生命的解脱与自在的学问。如果我们把学佛定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学佛就会与众不同。为什么要讲生活禅?首先,禅宗本来就是融入生活的,佛教的“教”就是教化众生,是面向世间的;第二是六祖慧能大师把佛教大众化;第三是太虚大师使中国佛教进入现代化。冯学成说,现代化可不是句空话,回忆中国佛教历史,佛教最初传入中国面临的是儒家和道家的文化。鸦片战争以后,佛教面临的是资产阶级现代科学、技术、商品社会这么一个全新局面。佛陀在世时,作为人天师,他的精神、力量是站在印度文化的最高峰。中国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明年间的一千年来,一直执中国思想界的牛耳。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四次思想高峰期:第一是先秦诸子时期;第二是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时期;第三是隋、唐的佛学时期;第四是宋、明理学时期。除了先秦诸子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佛教在另几个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取得了独一无二的伟大成就。明清以来,由于封建社会在思想上、政策上越来越僵化。从朱元璋到雍正皇帝时期的一些宗教政策,很不利于佛教的建康发展,导致宗门衰微、僧才寥落。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机械化工业生产的一套科学文明,感到有些无能为力,中国随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不少仁人志士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也有一批大德高僧走上了佛教振兴之路。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太虚大师在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共30多年的时间内,坚持不懈地倡导中国佛教的改革运动。
      佛教现代化是个很实际的问题。既然讲佛是天人师,具有最高的智慧,那我们就不应人云亦云。你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你能搞科学技术、搞量子力学、相对论、原子弹等等,我们一样有这个头脑,有这个六识。西方的文化也是心识所变,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佛性面前还是人人平等,因为佛性是相通的。我们的佛法并不就是禁锢在寺庙里,禁锢在蒲团上,真正的般若是随方就圆、圆满无碍的大智慧。佛教不局限在一个什么地方,它是无碍的,智慧、菩提是无碍的。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现代化就是现在的现实,禅宗的精神就是把握当下一念。古代治学之人很强调“知百家之言,通古今之变”。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如不懂百家之言,那就称不上具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回到自己的立场上,踏踏实实地搞好自己身心性命的建设。前几年,我在南华寺参加了一次六祖慧能大师诞辰1361年的纪念会。期间,我谈了几分钟的感想。回顾中国学习印度佛教的历史,从汉代到唐朝的玄奘大师这七、八百年时期,象征着中国佛教从小学到博士后的学习过程。到了玄奘大师的时代,则相当于中国佛教已经是博士后毕业了,从而结束了中国向印度学习的历史。而六祖大师的出现,其意义在于我们中国佛教已不是当学生,而是当老师了。当时,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都向中国学习佛教,中国已是世界的佛教中心。宋代以后,印度基本上没有了佛法,佛教在其发源地逐渐走向消亡,原因是印度佛教没有很好地适应印度人的需要。而我们幸亏有了六祖大师,如果没有六祖的出现和禅宗的崛起,中国的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发展就讲不清楚了。现在讲现代化,要使我们的国家发展壮大,要在不长的时间内超过西方,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涌现出更多的六祖大师这样的人物。不仅仅要在宗教上,而且要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来一次全面的腾飞,重新走在世界前列,使我们早日结束跟在西方人后面学习的过程。六祖大师在佛教里实现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创举,成为在精神思想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僧人。要实现当今社会的现代化,需要炎黄子孙结为一体,教内教外共同努力。

佛教和各个时代的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古代高僧大德对社会各阶层非常了解,许多社会名人与佛教也有很深的因缘,比如唐代有位一行大师,既是位天文学家,能测黄道日食,又是造天文仪器的工程师,还是一位手能善巧的工匠。他跑了很多地方,能说、能写、能做,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佛教的骄傲。现在中学课本谈到古代科技时,还专门把一行大师的头像印在上面,加以介绍。中国的茶圣陆羽从小在寺庙长大,他的学问全是在寺庙里学的。日本的茶道、花道都是从中国的寺庙传过去的。中国文学经典《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是和尚出身,是寺庙把他养大的,他的学问是寺庙教出来的。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佛教的现代化。当时,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有成、修养有成的大师,在各行各业都走在了当时社会的前列。在现如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在四川佛学院上课时曾对峨眉山来的学僧讲,你们完全可以把峨眉山上的树重新登记一下,写一部峨眉山植物志。这样既搞了资源研究,又可以促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民国年间也有出家人和川大民学院一起搞过峨眉山植物志,但已是事隔多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哪一门学问也离不开我们的心。要谈现代化就应该立足于此。我甚至有个天方夜谈的想法,佛教徒不完全是出家的,在家的能多有几位拿到诺贝尔奖,拿到物理、化学、医学、文学、美学方面的奖,就表现出了佛教徒应该有的水平。苏东坡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知识分子,但他最倾心佩服的还是佛印禅师等几个老和尚。苏轼的聪明才智可以说是无敌于天下,但就是翻不出几个老和尚的手掌心。所以,现代化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许多具体的可为之事,如果把我们的身心性命放在某件事情上,用我们的平常心去认真地干,用大和尚讲的向上向善的宗旨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干出一番成绩的。冯先生的这段话,把佛教现代化的来龙去脉讲了很清楚,可以说是言简意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禅的基本目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