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赵州禅法

(2025-04-07 11:46:26)
标签:

佛学

百丈怀海禅师

赵州禅法

分类: 清心小品
      在网上读到张良文先生介绍赵州禅法的文章《行云流水说赵州》,其中谈到赵州接引后学的公案,读来感觉形象生动。该文介绍说,在古代佛教丛林,除日常功课外,作务与行脚是出家人主要的活动。“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就是行脚生活的写照。行脚,除了与各地有道高僧互相切磋佛法外,本身也是逗发禅机、增长道业的重要方式。孤身一人,漫游于青山碧水之间,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听鸟语蝉鸣、地籁天声,不是也可体味“万法本闲人自闹”的禅味么?从谂的行迹遍及大江南北,学无常师,唯正理是从。尝言:“七岁童儿胜我者,我即问伊;百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伊。”当时的禅门领袖,除南泉普愿,还有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临济义玄等。这些大禅师各据一方,大扇慧风,影响甚巨。此外,雪峰义存、夹山善会、投子大同,以及大慈、寒山、拾得等,皆名噪一时。从谂在行脚途中,与这些禅门龙象相互砥砺、相互激发,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法缘道谊。
      百丈怀海禅师是当时禅门耆宿,沩山、黄檗都曾游其门下。曾有僧问:“如何是佛?”百丈反问:“你是谁?”答:“某甲。”百丈:“你识得某甲吗?”僧豁然有悟。百丈此问颇有“认识你自己”的意味。从谂到百丈处,百丈问:“从何处来?”“南泉处来。”“南泉近日有何言句示众?”谂答:“无事之人,只须悄然去。”百丈问:“悄然一句作何解?”从谂往前走了三步,百丈大喝一声,谂作缩身状,百丈赞曰:“大好,悄然。”从谂随即转身而去。
     “无事之人,只须悄然去”并无特别的意味,不过是南泉上堂随意说出的话。从谂只举这一寻常语句,并未举出什么“离四句,绝百非”或“平常心是道”等名言警句,实际是告诉百丈,南泉并无一法示众,而只以寻常事接人。百丈并不罢休,他还想试试从谂的真正韬略与蕴藉,于是故意问“悄然”作么解。这一问实际上暗含机关,因为如果以言词作答,无论怎样精确,都成“动然”而非“悄然”,此问是“死”问,不是无答案,而是不能答,出口便错。从谂何等人也,岂能不识百丈手段?故机智地保持缄默。百丈无奈,大喝一声,欲激其出言,但从谂仍“悄然”无语。百丈见法侄机敏过人、气度不凡,大感欣慰。从谂得到百丈印可,已成“无事之人”,于是遵师嘱悄然离去。何等的洒脱!何等的幽默!这是智者的洒脱,是禅者的幽默。这里不见丝毫庸俗的客套和恭维,也不见死板的面孔和冷硬的言语,一切都是活泼泼地无拘无牵。
      从谂在这里所表现的过人之处,在于将“平常心”这一至道运用到寻常日用中,不粘不滞,极尽其妙。总以平常心言寻常语,总以平常心行寻常事。从谂虽在南泉处有所悟,但如果他把所悟境界看成一段光景把玩,甚或寻言摘句,处处眩示,所悟便成虚幻,言句便成桎梏。因为将老师的话重复得再准确,也成炒冷饭,所谓“见与师齐,减师半德”。道之生命,完全在于运用之妙。从谂不以悟为悟,不以得为得,于不动声色中显示出禅者的大机大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