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德东教授:佛教的生态观

(2024-06-03 10:38:46)
标签:

缘起

生态

分类: 清心小品
      魏德东教授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佛教的生态观”问题。作者说,“生态”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盖指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生态观就是人们对生态问题的看法、观念。佛教不是生态学,但佛教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态观。作者谈到佛教生态观的哲学基础,认为缘起论是佛教独特的世界观,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哲学的根本特征。佛教生态观的哲学基础就是缘起论。“缘起”一词的含义,是指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种种条件和合而成的,不是孤立的存在。绵延两千余年,遍布全世界的佛教,派别林立,包罗万象,风采各异,但其理论基础都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佛陀的基本教义,他的弟子阿说示曾经转述这一思想:“诸法因生者,彼法随因灭,因缘灭即道,大师说如是。”“因”就是条件,万法由条件而生,由条件而灭;超越了条件性,就是涅槃成佛。这是释迦牟尼的基本教理。原始佛教将这一思想表述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注:《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第2卷,第67页上。)在这里,“此”“彼”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事物的存在与否,决定于条件。只有将一物置于整体中,在众多条件的规定下,才能确定其存在。事物不是孤立地独在。佛教进一步分析了条件的构成,将其区别为主要条件和辅助条件,这就是所谓的“因缘”。“因”指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是外在的起辅助作用的间接原因。据此,因缘又被称为“内因外缘”,或“亲因疏缘”。一切事物都由因缘的聚散而生灭,称作因缘生、缘生、缘成、缘起。由因缘生灭而产生的现象界万法,叫“因缘生灭法”。《杂阿含经》说:“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从缘起的立场出发,大乘佛教发展出“空”的思想。“空”就是无自性,指事物没有固定的本质。何以无自性?因为事物是缘起的,是在关系中确定的,自身不是实在的。“空”的理念是整个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佛门据此又称为空门。
     依据缘起的立场,整个世界处于重重关系网络当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论是佛教生态观的首要特征。它认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分割。每一单位都是相互依赖的因子,是关系的而非独立的存在。人与自然,如同一束芦苇,相互依持,方可耸立。任意割裂事物间的关系,就不能对其本性有正确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顺其自然
后一篇:关于责任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