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契机”
(2024-04-21 21:32:38)
我们读《妙法莲华经》知道,佛陀在讲经前,对无量劫以来的佛进行了赞叹,舍利弗反复请佛陀讲法,佛陀说自己要讲的佛法非常微妙,非常深奥,恐怕有的人听不懂,反而失去道心。后来经过舍利弗再三请法,佛陀打算讲了,有的听众却从座起身,向佛陀行了个礼,退出了法会。佛陀说,他们走了也好,他们都有增上慢心,他们以为自己通晓所有解脱道,认为这部法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这也没有关系,他们能到场听到开头,至少在他们种下了善根。这给我们的重大启迪就是,说法一定要契理契机,对什么根性的众生讲什么法,在什么时机讲什么法,对弘法利生非常重要。如果时机不到,不仅达不到利生的效果,可能还让众生对佛法产生误会甚至生起谤佛之念,有的会生起曲解佛法的知见。什么叫契机?契机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方的知见基础,一是对方的知识准备,一是对知见需求的程度。还有讲法的场合,等等。过去有一句话,叫作“医不扣门”,意思是,医生不能不请自来。因为医生如果主动劝他人看病,他人会怀疑医生的真诚度,就可能不相信医生的话,也不积极配合治疗。只有病人意识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主动来求医,才会相信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弘法利生所说的契机,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求法者没有当下需求,去劝说对方放下某种知见,不仅收不到应有效果,可能还会怀疑弘法者的动机。只有契机契机,弘法利生才能有效果,听法者才能生信。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