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宝通禅寺
宝通禅寺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135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后得智”

(2023-11-06 09:36:11)
标签:

后得智

修行

分类: 清心小品
    初学佛者,往往以为只要皈依了佛法僧,天天念佛拜佛就可以解脱。其实佛法与生活从来没有分开过。古印度出家修习正法须托钵,其实托钵就是修行,就是让比丘在与众生打交道过程中,提高境界。修习正法要真正圆满,“根本智”往往占面分之三十,“后得智”要占百分之七十。什么是“后得智”?“后得智”就是在生活中修证的智慧,包括生活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等等。谈到与人打交道,一些初学佛的人可能不明白,以为学佛就是不染尘缘,怎么还需要学习与人打交道?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佛普度众生,如果不与众生打交道如何度众生?如果不与生活中学习与人打交道,如何做到契理契机度众生?如何做到契理契机弘法?“后得智”必须在生活中学,在工作中学,在与众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学,这个学习的过程,包括身体力行学习,还包括交流,包括试验等过程。许多高僧大德在讲经说法时很强调在生活中修行,强调遇境如如不动,就是这个道理。太虚大师弘扬人间佛法,一方面希望把佛法融入生活,让生活拥有佛智,一方面希望佛教徒能够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中把自己所学的佛法化成服务社会的能力。很多大德强调,但问修行,不问结果,强调的也是在过程中提高对佛法的领悟,在修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知恩就是智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