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们谈到读点专记的问题,谈到如何读名人传的问题。关于李叔同的离奇身世,就值得关注。弘一大师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的深思与惊叹。是什么因缘让这样一位浪子式的诗人音乐家最后皈依三宝发愿出家,并在弘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呢?弘一大师的很多学生都追问过这个问题。弘一大师出家后,他的很多学生仍与他保持着联系,并向他请法。弘一大是现上生于1880年,圆寂于1942年,俗名文涛,字叔同。父亲李筱楼为道光年间进士,官吏部尚书,早期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弘一大师五岁丧父,从兄长受启蒙教育。17岁从天津名士赵幻梅学习诗文骈文,又随唐敬之学习书法及篆刻。变法维新失败后,京津当局怀疑他与康有为等人有联系,弘一大师便奉母偕妻全家移居上海。1905年4月,弘一大师母亲去世,抚灵柩从上海回到天津安葬。同年7月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从日本回国,在天冿工业学校任教,这是弘一大师第一次为人师表。1912年离开天津,到上海任城东女学音乐教员,并受聘《太平洋报》文艺编辑,负责副刊及广告事宜。同年10月到杭州“浙江两级师范”,主持音乐与图画两科。弘一大师在《太平洋报》的广告设计,成为我国近代广告画的先驱之一。1915年应南京高等师范之聘,任该校美术主任教席,身兼两职,往来于宁杭之间。在从教的七年间(1912年至1918年),为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培养了不少人才,如音乐家刘质平、李鸿梁,漫画家丰子恺,国画家潘天寿等等。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正式披剃为僧。同年9月,在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弘一大师挂单、弘法的寺院多达几十上百个,但从不把寺院看作个人私产,一旦离开此缘便了,并声明终身不作住持、方丈。弘一大师出家24年,在福建闽南弘法先后达14年之久,最后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弘一大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持戒谨严,淡泊无求,一领衲衣,竟有补钉二百多处。他手书的门联说:“草藉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1937年弘一大师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了解弘一大师生平,我们须对其严谨持戒精神生起恭敬,对其慈悲精神生起恭敬,只有这样,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才能对自己精神建设有所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