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衣服的瘾

(2010-03-01 20:34: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尚
 
记得5、6岁时候,也许更小,有一件好像是雪纺的小连衣裙,应该是肉粉色,很短,一次我穿着她过一座小石桥,我低头看见胸前的带子随风飘扬,虽然当时还不懂得浪漫这个词,但那一低头的感觉大概算是我对浪漫的最初定义吧。
 
小时候还经常穿一件卡其色的夹克,我哥剩下的,很假小子的感觉,左右胸前各有一个长方带盖的口袋,非常硬朗,我是很不喜欢,但是没法子,其时我的衣着父母做主。
 
对儿时穿衣的记忆就是这两个极端了。
 
初中的时候也很少能买新衣服,记得经常穿一套深蓝底红花的套裙,上衣是短袖带领收腰的短款,裙子是过膝的中长裙,90年代初有一部百集电视连续剧,叫“京都纪事”,那套连衣裙就是里面女演员的穿衣风格,很俗很花哨。那个时候先别管什么颜色、样式、料子,我觉得反正穿成一套就是好的。所以那套蓝底花裙我经常穿,如果穿脏了,就一直等着我妈洗了她干,干了我又要赶紧穿上。买新衣服似乎只能是过年的时候,我妈带着我,我自己挑选,那真是开心。但是买了也不能穿,要等到年三十才能穿上,对我真是一种煎熬。有一年春节买了一身牛仔服,裤子是瘦腿裤脚正后面有拉链的,上面还有粉色的绣花,我当时觉得那真是世界上最美的一条裤子啊,怎么看也看不够似的。
 
高中就更可怜了,学校有五套校服,春夏秋冬动静皆宜,不穿校服不让进校门。当时我们的教导主任有句名言:只有流氓才穿牛仔裤呢。现在想来还真有魄力啊说出这样的话来,搁今天绝对成网络名人。
 
进入了大学时代以后衣服就开始越来越多,当然都是我省吃俭用以及家教的报酬买来的,那个时候哪怕饿肚子也要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买了这多年,衣服自然是满仓满谷的。可俗话说,衣到穿时方恨少。所以还是在不断的买。倒不是说衣服越多一定越好,但是要想穿出品位和风格,一定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行。
 
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之所以这么爱买新衣穿新衣,都是年轻的时候衣服太匮乏了造成,所以我要用我的后几十年来弥补。就好像张爱玲青春期时经年穿后妈的一件碎猪肉色的棉袍,才使得她经济独立后对做衣服买料子有无限的狂热是一个道理吧。所以说,这是心理和生理的无可厚非的双重需要,太对了。
 
最近我有了一个新偶像,Susanna Lau,24岁的她是住在伦敦的媒体策划人。除了工作,她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穿衣这回事上。每天在她的博客style bubble上发布她的装束。最近她更是巴黎时装周的座上宾,真是羡煞我也。我这点衣服和人家一比,简直是沧海一粟啊。
 
闲话不表,且看其人。

Susanna的衣着虽然我不全然认同,一些很美,一些只是有趣,我羡慕的是她对衣着的态度,精益求精,决不马虎,人一辈子能狂热的爱一件事情就足够幸福了。
 
当然Sussie是幸福的,她生活在伦敦,一个为时尚而生的城市。
 
因为穿衣和观念有关,在伦敦,不管你穿什么呢,很少能引路人侧目。而在北京,我在冬天穿一条肉色裤袜就能引来无数人惊异的目光和“美丽冻人”的评语。无奈。
 
穿衣还和市场所能提供的有关,越来越不喜欢逛北京的商场,永远都是那几个牌子,鲜有惊喜,所以最近越来越宅,淘宝有趣多了。
 
最后,穿衣还和气候有关。伦敦是温带海洋气候,没有严寒酷暑,大多时候是穿什么也不会觉得冷热的暧昧温度。可以在夏天围一条大围巾,也可以在冬天穿黑丝袜配丁字凉鞋,而北京呢,夏天戴围脖大概会被人说有病,冬天则一切都冷硬的全然没有任何小情调可以生存。
 
Well,也许,我能做的,只是在这样的泥泞的化雪天,坐在家中等待春天。到时,还要买一条粉色的雪纺裙,纪念廿多年前那份离时尚曾经很近很近的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