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自逊的《夜雪》赏析
张虹
夜雪
宋自逊 雪眼羞明夜转飞,梅花未觉竹先知。一炉柴火三杯酒,谁记山阴有戴逵。
冬天,是寒冷的季节。但因为有雪,冬天,又不免让人期盼。雪花纷飘,不分昼夜,一粒粒、一朵朵、一片片,飘落在草丛里、树枝上、屋檐上,世界顿时成了雪的天堂。等到云开雪霁,这让人渴慕了一年的雪精灵,只在世间作短暂的停留,又要行将消失了。怎能不让多情的诗人们追思慕想呢!
宋朝诗人宋自逊的《夜雪》是一首借写夜雪来抒发高绝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状物。描摹下雪时,天地间的情状。漆黑的夜,诗人静观默想,大雪纷飞,万籁俱寂,梅含苞待放,而后,只听见竹被压弯的吱吱声。
“雪眼羞明夜转飞”。雪,生来高洁而清明。它从天上来,带着自己的“眼”。你看,屋檐上、草丛里、小河边,几乎每个角落,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呢。
它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将冬季的阴沉、尘霾一扫而尽,让漫长、萧瑟、严酷的冬也变得温柔而美丽多情起来。让人感受到温暖、美和希望。是啊,雪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雪,在诗人的眼中,又多了一层害“羞”、内敛和含蓄。它天生与光“明”绝缘,它坚决要用自己的眼,来照亮这黯黑的夜;它又像一个舞者,在无际的黑夜里,尽情地舞动着、旋转着、飘“飞”着;它也像一个个美丽的仙子,因好奇这俗世,在王母娘娘没发觉之前,在人世间尽情玩乐着。
雪,似乎又是在完成一个盛大的仪式,在离开之前,奏出最响亮的乐章。当晨光熹微,你再看,充满了整个世界的它们转瞬即逝,又是多么悲壮,让人震撼!
“梅花未觉竹先知”。雪悄悄地来了,而梅,仍然含苞待放。“先知”者如竹,因雪的到来而欢欣鼓舞,甚至乐弯了腰呢。
诗的后两句用典抒情。记述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之事,抒发“人生得一知己难矣”的感慨。同时,也突出了诗人高洁的人格。
王徽之和戴逵都出生于高官厚禄之家,却都是当时拒不出仕的名流隐士。他们都有着绝高的追求。因尘世生活束缚太多,他们宁可弃官归隐,过着自由自在,修身乐己的逍遥生活。王徽之是东晋时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才华出众,生性高傲,放诞不羁。而戴逵生性高洁、淡泊名利、终生拒仕、潜心致力创作,在艺术上,攀上当时绘画和雕刻艺术的巅峰。
“一炉柴火三杯酒,谁记山阴有戴逵”。诗人在寒冷的雪夜独自燃炉饮酒,多么温馨!但又不免有点儿落寞,遂想起前朝往事,也期待如王徽之一般的雪夜来访者与之赏雪共饮。
“谁记山阴有戴逵”。诗人自设一问,在动荡年代,又有多少人愿意持守归隐寡淡的生活呢;又有多少人,愿意停下奔忙的脚步,去理解这样的隐士呢。其实,也不必过多苛责世人的不理解,好在历史的心灵总是想通的呀。
诗人宋自逊,文笔高绝,当代名流皆敬爱之。但他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的时期,也渴望如王戴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诗人在词作《蓦山溪·自述》中也曾自述心志,向往“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的田园隐逸生活。
雪,美而高洁,它受不得任何尘世俗物的侵扰和踩踏,转瞬即逝。美总是脆弱的,都在人迹罕至、孤高卓绝处,如雪、如松、如梅、亦如兰。而夜,成了雪的宇宙,雪在夜里,才最自由,最无拘无束的,最生机勃勃。诗人借雪喻己,愿如雪般自由而高洁、纯净而透明。
无论是王徽之、戴逵还是诗人自己。他们独特的个性,高远的追求,都是那个时代的一个高标,巅峰甚至绝响。又仿佛是时代的一幅清醒剂,警醒着一代又一代人。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警惕并保持心灵的纯净、内心的宁静,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