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场特殊的入学60周年纪念会

2025年9月12日上午, 150余位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和无锡当地的白发老人,步入位于无锡老城厢中山路上的君乐酒店9楼宴会厅,参加一场充满回忆的聚会——无锡市第一中学65级初一丁班入学60周年纪念会。
纪念会在《我们曾经的老同学》序曲中拉开序幕,郭锡廉主持了当天活动。
“当年38位男生和12位女生,走入一中,组成了五十人的丁班,人人意气风发、初心如炬。离开校园,同学们发奋图强、不断前行,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优秀骨干,成为一中红楼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杰出建设者。”
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结绿代表研究会在纪念会上作了激情扬溢的讲话。她向市一中65级初一丁班同学对研究会自筹建起,此后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支持表示感谢。
华洪兴、荣建国两位男同学在现场用一首《母校啊摇篮》,深情唱出对无锡市一中红楼的深深眷恋。
“离开大运河畔的八角红楼,不管初一丁班的38位学弟散落在哪里,他们是在父辈过命兄弟那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管初一丁班的12位女同学各奔天涯,她们又恰似双胞胎姐妹一样不管走上山下乡的哪条路,会一路心灵相伴,笑对风霜。”
“从筹划、征稿、编辑到成书,用了10个月的时间。10月怀胎,一个60周岁的巨婴终于呱呱坠地。他笑着、哭着、大声地叫着:‘我来啦……’。”
“举一个班级之力,编印一本近40万字的《岁月留痕》文集,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入学60周年庆活动实属石破惊天……。”著名作家丁一、金山、肖波,无锡名人文化研究院院长徐暐、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叶建军与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和无锡当地的无锡市一中校友,对纪念会上向来宾赠送的《岁月留痕》纪念文集给予高度肯定。
本书从一个侧面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反应了一代人当年的校园生活、生产劳动经历和在社会大熔炉里成长的心路历程。”
“缅怀先贤英烈,缅怀老一辈教师、向他们鞠躬致敬,追思他们的不朽贡献,是我们这个班同学为市一中红楼基因代代相传应该树立的一个榜样。”随父辈解放无锡在苏南干部子弟班上学,1965年进入市一中的该班众多同学异口同声,虽然只在市一中读了一年书就走进广阔天地,但经不懈的自我奋斗,此后一一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
电子大屏上显示一张张回首曾经的艰苦岁月,一幕幕难忘的战天斗地场景,以及由那张军编辑整理的50位同学的姓名藏头诗、50位同学在各自岗位上的获奖奖状、黄含星的篆刻、该班同学一次次欢聚的照片……,一一体现了纪念活动组织者的精心策划。
一只印有无锡市一中65级初一丁班入学六十周年纪念的帆布袋里装着一只代表一辈子友情的不锈钢保温水杯、一本《岁月留痕》纪念文集、一只印有“无锡市一中1965-2025”的帽子,向与会的百名宾客传递这个班同学发自内心的温度。纪念会最后在该班“百年修得同窗缘,下辈子还做同学”集体誓言中落下帷幕,一句“下辈子还做同学”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参加当天活动的有中国散文诗研究会、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无锡名人文化研究院、无锡市一中校友总会、无锡市蓝印花布博物馆等单位代表;有当年市一中的符国平、吴金荣等老教师;有原市一中高中部、初中部校友荣德海、周坤元、陈国钧、过耀华、朱政孝、华洪兴、石源华、周满意等;还有六十年代无锡市二中、一女中、二女中、四中、五中、七中、八中、西新中学等学校的老三届学友,150人济济一堂。(许伟文 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