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徒步,穿越时空遂道追寻一天三大节
23日凌晨的一场雨,将无锡城市角角落落的尘埃冲刷干净,让它回归75年前自然的清新,迎接无锡解放纪念日。
4月23日上午,150名与无锡解放同年代的老人齐聚渤公岛,以徒步方式庆祝新无锡75岁生日,庆祝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成立10周年、纪念无锡知青下乡55周年。
9点28分许,150名徒步者在渤公岛渤公岛入口处蠡湖展示馆前列队,跟着知青文化研究会的鲜艳会旗,穿越被我戏称为“时空遂道”的几段架在道路上的不同时尚的艺术装置(如图)。
我边走边拍摄徒步队伍,似一条红流,穿越在那架在道路两边那一段又一段花样时空隧道中的不同身姿。这是一段段当年青葱岁月过客的不凡经历,它在我脑海中一一浮过。
今天打着横幅、打着旗帜徒步,恰似让大家重返当年打着背包下乡,又恰似在田野拉练的年代。
“75+75,这个特殊数字值得回味。”来自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150名会员代表,在徒步中议论纷纷。对深植家国情怀的无锡“老三届”一代人来说,有些数字、地名、日子,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永远难以忘却的。
我们难忘父辈75年前为那个激动人心的解放之夜默默无闻的付出。红后代袁坚记得他父亲袁炳义生前曾说起,无锡解放前夕,地下党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用武装力量保护工厂、铁路、商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不受敌人的破坏,迎接解放。袁坚回忆父亲袁义曾再三对自己讲,75年前的4月23日那天晚上,父亲与地下党的同志们打开城门,迎接从江阴过来的解放大军。父亲鼓励他要象自己一样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我们与父辈难以忘却:55年前的1969年3月1日,无锡青年学子离开故土时,无锡运河两岸送行人群的悲壮;
我们难以忘却,10年前的2014年11月14日,无锡运河饭店的欢歌中宣告成立的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首届代表数是150名。
“越过高山
“梦中有个温馨的屋,茅草的屋顶,黄黄的泥土……。”150名徒步者唱着袁坚作词的《知青小屋》,回忆当年在农村插队务农八年、十年滚一身泥巴的艰难历程。
“今天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分会会长、正副秘书长都参加了徒步。其他有六十年代支援边疆建设的支边老人;有62年去农垦插场的老农垦;有69年到苏北农场或回乡务农的老三届……。”
“今天参加徒步的150会员代表是通过微信接龙方式自愿报名组成。”负责当天活动具体组织工作的研究会副会长孙结绿女士透露,考虑到公共安全因素,对报名人数作了限止。
“虽然只组织150名会员,但这是一个属于无锡10万知青大家庭的节日!”据了解,当天清晨冒雨开车去东门外广瑞路拉活动用的移动音响的沈小军,当年到苏北去时才初一,是个14周岁半,身高只有1.39米的娃娃。
“今天五里湖上的渤公岛,是为了纪念张渤而命名。” 研究会邀请无锡市地方志专家为大家讲解《渤公治水故事》。叙述了张渤用神力,拱开了“犊山门”,疏通“浦岭门”,使五里湖和太湖连通,从此五里湖杜绝水患,成为鸢飞鱼跃、五谷丰登的江南鱼米乡的民间传说与有关地方志记载。
原无锡市八中赴苏北五图河农场插场的徐暐先生,为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徒步,特地赶制了一枚徒步纪念邮戳,盖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一站) 2024海澜之家锡马暨巴黎奥运会马拉松选拔赛·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无锡站)纪念邮封上,赠送给大家留念!
“今天是三大节日喜相逢,让我们举杯同庆今天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同庆今天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和4月23日无锡解放74周年纪念日。”
我们用一束大鲜花放在大圆桌中间,用一大青花瓷碗的香气扑鼻的红油拌面,来献礼4月23日的三大节日。同时向一心为研究会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张玄鹤先生80岁喜贺,也祝愿我们这一代老朋友,都能快快乐乐携手走过80岁,90岁。但愿你我,在100岁当寿星时再相逢,击掌相庆!(许伟文 摄/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