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安历史、文化、旅游

(2015-01-08 20:40:31)
标签:

惠安

惠安县

吴文季

小岞乡

百崎回族乡

分类: 个人收藏

 惠安历史 

        汉属会稽。唐属武荣州,开元八年(720)属晋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首任知县崔知节。相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在螺山之南建县治,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之坟于县东南的青山,螺山负邑,又城形如“螺狮吐肉”,故县城称螺城,简称“螺”。
  置县时,设崇武、崇善、城山3个乡,下辖太康、守节、礼兴、民安、平康、归化、祥符、尊贤、崇德、民苏等16个里,共66个铺。庆历八年(1048年)改为18个里,仍以3个乡管辖。
  元代元贞(1295—1297年)年间,改为文质、行满、忠恕、信义4个乡,仍辖18个里(其中文质乡4个里、行满乡5个里、忠恕乡4个里、信义乡5个里);下辖35都,合城区在坊共36都。
  明沿元制。至嘉靖(1522—1566年)年间因倭寇劫掠和兵、疫连年,户口减耗,有些都随宜合并,缩减为30个都(含在坊),下辖80图;每图10甲。
  清初“迁界”,濒海居民移入内地,东南地区的图、甲十减六七。康熙二年(1663年)改里为铺,全县设68铺(其中县治内8铺)。
  民国初废“府”设“道”,惠安县隶属厦门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各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惠安县直隶福建省政府。民国22年(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省,惠安县隶属“兴泉省”;同年“闽变”失败后,南安县仍直属福建省政府,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民国23年(1935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1938年移永春,1943年移泉州)。
  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解放,9月5日惠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属晋江区专员公署。1955年隶属晋江专区(1971年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地改市”,改称泉州市)。
  1997年,惠安县面积972.9平方公里,人口119万,辖17镇2乡:螺城镇、崇武镇、东岭镇、东园镇、黄塘镇、净峰镇、螺阳镇、洛阳镇、山霞镇、涂寨镇、辋川镇、张坂镇、南埔镇、后龙镇、山腰镇、涂岭镇、埭港镇、百崎回族乡、小岞乡,县政府驻螺城镇。
  2000年,惠安县析置泉港区(县级)。将惠安县的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埭港镇划归泉州市泉港区管辖。
  2000年,撤销小岞乡,设立小岞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惠安县辖15个镇、1个民族乡。
  2009年,惠安县辖螺城、洛阳、崇武、东园、张坂、东岭、辋川、涂寨、螺阳、黄塘、山霞、净峰、东桥、紫山、小岞15个镇和百崎回族乡,共有11个社区,284个行政村。

 

惠安文化

      登临壮丽的崇武古城、领略秀丽的山海美景,探寻充满神秘色彩的惠女风情、观赏巧夺天工的惠安雕艺,这几乎是每一个到惠安旅游的人的共同期盼。惠安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中国石雕之都”、“雕塑家创作的天堂”。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打响传统文化品牌,打造靓丽城市名片,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展现了文化惠安的非凡魅力。
  文化遗产
  历史留给惠安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就惠安打造文化强县的机遇。《康定情歌》以悠扬的旋律、浓郁的中国元素入选世界十大民歌之列。该县举办纪念吴文季先生《康定情歌》采编60周年和纪念人民音乐家吴文季诞辰90周年活动——《他始终为光明歌唱》,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音乐家吴文季第一次频繁而密集地进入境内外各大媒体的视线。目前,该县正汇编吴文季生前采编的200余首民歌及其创作的歌舞剧目,编撰《吴文季传略》。

 

惠安节日

       惠安民风古朴,具有中原传统和地方习俗互相结合的特色,雅俗共赏。
  过春节,道恭喜。此外上元节(元宵节)也是大节日,家家挂花灯,小孩提纸灯,漫村转,口里喊着:“状元游街灯”,跳火盆,欢宵达旦惠女服饰。
  人日(“七元节”或“众人生”),农历正月初七。当日早晨,备糖茶、线面祀神,并取菜、果七种调薯粉作羹,名“七宝羹”,或煮全蛋、线面,合家大小共食。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准备各类祭祀用品(水果,鸡鸭等等)祭天,出外打工的惠安人都会过了这一天才会出远门,各种工厂,店面也大部分是在过了这一天正式结束春节放假,正式上工。
  清明节,春祭敬祖,踏春扫墓烧纸钱,寄托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
  五月节也就是端午节,这时是黄梅季节要过渡到暑天,家家户户都做粽,俗称“补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乡村,这一天要龙头“采莲”,村民们唱“嗦莲”的采莲歌,边唱边走,绕完全村,以此祈求丰收和健康。
  做“七娘妈生”,即七夕(现有称中国的情人节),起源于“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这一天家家要摆纸轿、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妈,以求庇佑。是一年中很浓重的一个节日。
  普渡日,就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日起,历时一个月,分铺分区祭祖先、设宴席、演戏、请客,最后一日再烧灯,摆些菜碗,喜庆结束。
  中秋节,惠安人过中秋节的热闹程度仅次于“上元”。这时秋高气爽,又是收成季节,妇女们就买月饼,蒸煮炸甘薯、芋头,小孩们则到处捡砖瓦片造塔仔,当月满天心,家人团聚赏月、吃饼、或搏“状元”饼,而小孩子分到月饼后,就结伴去拜他们造的塔仔公。这一夜,许多人都围在一起品茶、吃饼、赏月,有的则在海边悠然地吹奏南曲,很有雅趣。

惠安最佳旅游时间



  九九重阳节,登高远足,亲人团聚,其乐融融,是一项很有诗意和人情味的活动。
  冬至,就是冬节。用糯米粉搓丸或做成鸡、鸭、狗、猪、羊、牛六畜的模样蒸煮,还举行隆重的冬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