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训——拉练——10公里急行军

(2012-08-24 20:07:35)
标签:

杂谈

分类: 向娟教育心得

拉练——10公里急行军

军训生活的最后一个黄昏,是年级400多名学生共同进行的拉练活动,从630开始。同学们已经整好队,我才缓缓地走下楼,走到学生的队伍后面。听小教官说是沿着部队大院走两圈。学生们轻装,没带任何东西,我除了带一个手机外,也没带任何东西。但是我知道,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再加上上午的活动、下午的航空博物馆的酷热,胃里一直不爽,再者这么大的岁数,不可能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一同走下十公里漫长的路。

孩子们还是很兴奋,那几个见习的女生都已经被我请回宿舍。清点人数,一共27个同学参加10公里拉练,13个女生,14名男生。

老师们大都是如我这个年龄段的女教师。我们这群穿着花花绿绿衣裙的教师群先出发了,我几乎走在最前面,想着学生们会慢慢追上我,超过我。

很快学生队伍举着彩旗急速走过来。在前面带路的是那个常见面的大官,健步如飞,忽然觉得军人的威武,军官的威严。学生们需要小跑才能跟的上那名军官,我也一溜小跑,觉得身体忽地轻松了很多,我和另两名女教师走在整个队伍的前面。

忽然对我自己有了信心,走两圈不行,走一圈还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我放慢了脚步,且行且停。一会儿我就等到了12班的孩子们,虽然是整个部队的尾巴,但是依然是成两个纵列,还很整齐。我不禁赞叹这个小教官的带队有方,更赞叹我的这个班级的学生。

子龙举着大旗,大旗兰兰的,像此时乡村的天空一样。旗子后面是我的学生们,女孩子在前面,男孩子在后面。

跑了一会儿,我让一个男孩子接替子龙举着大旗。孩子们边走便开着玩笑,轻松,但是队伍依然是两列,如一纵长蛇,远比在学校整齐。此时队伍已经由开始的27人到26人。接着跑,跑过铁栅拉门,跑过那片荒芜的草地,跑过狭窄的小路,跑过家属区……

男孩子们开着玩笑:“刘老师还不下去呢?”

“没问题,实在不行有你们背着。”我倚老卖老,但是脚步没有停下。

小教官跑前跑后,鼓励着大家伙儿跟上队伍。我提醒着男孩子们要去接着举旗,不能让一个人总是举着。大臣接过旗子,飞跑,这个孩子在平时几乎是很难跑完一千米,但是现在举着旗子,稳重地跑着,仿佛接受了一份神圣的使命。男孩子大聪又接过大旗,飞奔。这是位品学兼优的孩子,也是一位运动健将,超级喜欢篮球。大聪很快与同学拉开了距离。急大声地告诫他要慢跑,否则会有孩子跟不上。大聪开始放慢脚步。那面蓝色的小旗子成为整个队伍的标志。

接着又有人接过旗子,在前面带队。此时的队形是教官在最前,然后是大旗,然后是两列纵队。行进中最快乐的是小董和阿铭,总是一边斗着嘴一边跑着;小汤、雨丝、子怡、冰冰互相打着气;最让我佩服的是冉昕,刚从欧洲飞回,但是丝毫不懈怠,大步一起跑着。在行进中体育健将思琪穿插跑前跑后,体委子龙跑前跑后。

我渐渐有些趔趄,脸涨的红红的,陆陆续续有学生从班级里掉队出来,大滴大滴的汗从脸上、后背渗出来。快走完一圈的时候,男孩子们半开玩笑地齐声对答着:“刘老师行不行阿?”另一批男生喊着:“不行”。

他们肯定能够感受到我的疲惫,他们可能希望我下去休息别再逞强,他们也可能希望我陪着他们挑战极限,他们在用他们的激将法,我听出了鼓励。

我溜到了队伍的最后面,本想跑一圈就溜达回去的,但是面前的孩子们,更需要鼓励的孩子们,看着我的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我不敢放慢脚步,悄悄地又跑回到队伍的中间。

此时教官改变了策略,他依然在前面带路,但是一边跑,一边含着号子:“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后边的孩子们一同高声含着“一二”。后来“一二”变成“加油”,“加油”变成“坚持”。我与孩子们一起含着,在高喊着号子的时候自己的脚步变得轻快了。

女孩子们的脚步渐渐慢了,男孩子开始说怪话“要超过女生。”

我知道有几个女孩子正在生理期,若在平时,可能早就见习了,这时她们在咬牙坚持着。我果断地下令,“把旗子传给女生,”在这种情况下,让女孩子负重跑步似乎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旗子传到阿秋的手中,阿秋举着旗子跑在队伍的最前边;传到阿妍的手中,阿妍左手捂着肚子,右手擎着大旗小跑在队伍的前面,阿妍的那双曾经大手笔的绘画的手啊,当你擎着这面重重的旗子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想法;旗子传到瘦弱的冰冰的手中,她在最前面开路,整个队伍都在向前推进着……女孩子们举着旗子向前跑着,男孩子们喊着加油……

此时的大旗早已经不是大旗,也不是整个队伍的累赘,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成为孩子们的心中、我的心中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可战胜,当孩子们举着这面大旗的时候,心中一定是神圣的,他托举的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责任。

旗的传递,我忽然想到了小时候常常看到的大雁迁徙的场景,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人字形排列,整齐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风的阻力。而且大雁们轮流做领头雁,轮换打头,每个领导都精力充沛,领导使得雁阵永远精力充沛。我们的队伍不就是像一条雁阵吗?每个孩子都在做着领头雁,承担着这个团队的一份责任。

12班的队伍整齐有力,脚步反倒越来越有气势,高喊着口号:“超越自我,永不放弃。”我提醒着孩子们,队伍不能散,要紧凑。大家齐心才有力量,才会走得更远。要掌握好前进的节奏。

整个队伍的节奏由教官把握,他在前面喊号,大家的声音响亮,脚下不乱,他的口令牵着大家的双脚共同向前。

子龙也试着喊号,似乎合不上节拍,小教官说:“你和我一起来。”并且告诉他喊的节奏,哪里应该停顿,子龙的口令也可以调整整个队伍的节拍。

天渐渐地黑了。大路两旁掉队行走的孩子渐渐地多起来,我的学生还有23个,大家拼命地随着节拍前行。在旁的班队伍已经不整齐,大家已经精疲力尽的时候,12班的口号、整齐的队形一定给大家已经。

有的小孩说着:“这12班,真牛!”

也有别的班的孩子说:“12班来了,咱们快跑,不能让他们超过。”于是孩子们撒腿向前跑去。

这二十几个小孩子向前跑着。但是我是真的不成了。还好有铁姑娘思琪在我旁边。

“刘老师,您不能掉队,您掉队肯定很多人都不跑了,咱们的队伍就散了。”在队伍的最后,思琪悄悄对我说,这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跑前跑后,举旗子,鼓励大伙,拉拉那个,推推这个,这个游泳健将,她用她的充沛的精力诠释着她的顽强。

思琪拉着我的手向前跑,我不能掉队。思琪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动力。

路途中,我的鞋带子开了,我很怕自己弯下腰就起不来,自己也实在没有力气了。“思琪,来帮刘老师系鞋带。”我这个四十岁的女人对着这个十四岁的女孩子提着我的无理的要求。

我看见个子小小的小林满脸是汗,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坚持着,这个平日不太言语但是运气很好白白净净的小姑娘啊,她成了我的榜样,在最困难时我的榜样。图图一如既往地说笑着,嘴一刻不停息;子一、一凡两个聪明的孩子坚持着;欣宇和小于两个形影不离,并肩跑着;文弱的诺儿手捂着肚子还在坚持;一向爽快的阿莱为大家鼓着劲头……

很多前面班掉队的学生被我们甩在身后,在大家累到极点的时候,这时的大旗更高高地扬起;此时的口号声更其响亮。

一种感动漾在我的心中,做他们的老师,我心足矣……

忽然想起红军长征,倒下了就再也起不来,倒不下去靠的是自己的体力、更靠自己的毅力,最重要的靠的是自己的团队的支持力,自己团队的合力。

回到宿舍楼前的时候,我看到了掉队的几个孩子,他们或是坚持走回,或是被学校的车接回。我看见大臣的脚踝肿起了老高,珊儿被我拥着怀中,大个子班长陪护着他们……

只有执勤的小晗和阿秋后悔着,怎么在这个时间执勤,真应该与大伙一起去挑战……这也是个棒姑娘

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面对着可能是人生第一次的身体极限的挑战,他们没有退缩。相反合作得如此心心相印,如此配合默契———这个20多个孩子组成的小集体既没有“小小英雄”登高一呼,也没有出现凝聚大众的核心人物,就是像一部上足了油的精美机器,运转得令人瞠目吃惊,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最终令人赞叹地实现了一种飞跃。是一种精神的飞跃。在急行军的最后阶段,大家的脚步更整齐。通过这次急行军的训练,我想我的学生们一定会学到个人如何与团队有机融合,这种巧妙融合,会将每个人的潜力最大化地挖掘出来。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淡化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集体”对于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方法的训练也是非常必须的;这次活动看似是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重塑

希望我的学生们能记起那面大旗的力量,回忆起那有力整齐的脚步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