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的余井欢迎你

(2011-06-18 20:26:19)
标签:

了解余井镇

分类: 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

         http://oa.ahxf.gov.cn/upload/XXG/20110424213534.JPG

  

 

  

    潜山县城北门重镇余井镇地处皖西南,西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天柱山,东与怀宁县小市、公岭两镇毗邻,北与刷业之乡源潭镇接壤,是安庆市环境优美乡镇。镇域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呈“三山一水六分田”布局,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2万人。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5亿元,农民年人口纯收入3600元。

余井镇距合九铁路天柱山站10KM,距沪蓉高速公路车轴寺入口仅18km,距安庆天柱山机场和安庆长江水运码头69km,距省城合肥2小时车程。县乡交通网络密布,潜源路、余龙路、余三路、岭青路贯穿境内,52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全面完成,紧抓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建设机遇,村组道路全面改善。

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祖籍余井镇黄岭村,一生著作甚丰,在半个多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为其代表作,文学成就与鲁迅齐名,称为“双峰并秀”,张恨水研究热在国内外愈来愈烈。

占庄老屋古民居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屋前三百年古枫树粗围须三人合抱,枝叶繁茂葱笼,香港《天仙配》剧组选此作为拍摄外景。省文化厅对古民居已修订保护开发规划。

余井特色工业园始建于2007年,紧邻政务新区,已完成一期规划500亩,二期规划2000亩正在编制,园内基础设施达到“三通一平”,1.5公里大道绿化亮化工程成为园区的缤纷亮点,中焘服饰、武汉凯迪、红梅五金、天龙木业等企业陆续入驻园区,园区的聚焦效应初步形成。镇政府牢固树立“工业立镇”理念,强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致力于破解土地瓶颈难题,积极筹建马道工业园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搭建好平台。坚持“亲商、安商、富商”的原则,提供一站式全程优质服务,大力宣传和切实落实园区的优惠政策,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极力关注和扶持入园企业的正常经营,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

余井镇拥有一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队伍,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着力加强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富民强镇步伐;实施“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努力把余井建设成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农村!

余井,您投资的理想领地!

余井,您创业的成功乐园!

诚信务实,开拓创新的新余井将为您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招商项目:

1、张恨水故居开发项目;              2、占庄老屋古民居开发项目;

3、长春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          4、“小徵州”农家乐项目;

5、余井会舒席和竹木藤器加工扩模;    6、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

7、农业规模深加工项目;              8、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9、公益事业发展项目;                10、各类工业领域投资项目;

 
 
  余井镇是潜山县城的北大门,距县城10km,东与怀宁毗邻,西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天柱山。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2万人。现有党员1630人,党支部32个,其中村党支部13个,居委会支部1个。全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区面积3平方公里。余井镇“三山一水六分田”,潜源路、余龙路、余三路、岭青路贯穿其中,合九铁路在境内通过。全镇村村通公路,县乡交通网络密布,四通八达。距合九铁路潜山站仅10km,距沪蓉高速路入口12km,距合九铁路高河站58km,距安庆机场、长江水运码头69km,距省城合肥仅2小时车程。十一五”期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完成招商引资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税收由2006年的12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57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5%,达4080元。规模企业由3家发展到10家。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事业极大进步!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林业二次创业的东风吹绿5万亩林区。5000亩长春生态林场开辟出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余井镇水资源十分丰富,皖水悠悠在境内穿过,域内有中型水库1座(长春水库)、小(二)型水库4座。1000亩长春水库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示范,余井、程祠、民生的世行二期加灌项目工程成功实施,柴阁“小徽州”、黄岭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发挥效益,乌石堰自流灌溉工程全面竣工,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优质稻5万亩,年产2.8万吨,优质棉1.5万亩,年产4000吨,油菜2万亩,年产菜籽400吨,茶、桑等产量和效益明显。依法成功流转耕地15000亩,鼓励大户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油茶、茶叶、瓜蒌、食用菌、蚕桑、畜禽养殖等六大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皖水黄砂年产20万吨以上,其优质远近闻名。境内全面完成农网改造,电力供应充足,全面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信息业务宽带网。54㎞“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全面实施,农村交通条件极大改善。余井、岭头、青楼水厂正常运行。村庄整治有序推进,危房改造逐步实施,村容村貌有效改观,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山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顺利实施农村千户改水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民体育设施以及农民信息共享工程有力实施,农家书屋、“三下乡”活动有声有色,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村五保低保障制度完善,实现应保尽保,青楼敬老院成功升级。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村级卫生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大病救助有效开展。38项目涉农补贴、下乡补助足额及时发放,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工业化进程快速提升,余井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十一五”期间引进招商项目46家。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工业经济蓄势待发。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发展项目统筹储备,园区扩模升级指日可待。二期1.99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并通过了各相关单位的评审,中焘服饰、天柱枕业、氧化锌厂、御润科技成功入驻,园区的聚焦效应逐步提升,产业集群格局逐步形成,为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220千伏输变电所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坚持走自主创新、文化兴企、品牌兴企之路,“皖峰”、“乔国老”文化品牌优势凸显,中焘服饰的“三官才子”、皖江服饰的“雅致少爷”、天龙竹木的“天柱奇观”等商标也相继成功注册,开创了我镇民营企业发展的新篇章。园区40米宽余井大道已完成设计、放线、投资测算和林业手续报批工作,该道路建成将对我镇工业园区拉开发展新框架、辐射新效应、拓展新平台、构建立体路网、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承载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总投资6亿元的皖江竹木藤艺加工产业园已与政府签约。投资1个亿的中太服饰产业园正在积极筹划之中。御润生物科技已落户园区,友银氧化锌厂房设施建设完工进入试产阶段,天龙竹木、天柱枕业厂房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项目储备和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了服装制造、竹木藤艺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格局。”十二五”期间,余井镇将不断完善工业聚集区扩模新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确保5年内引进50-80家企业入区,形成工业聚集。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形成服装加工产业园、服装加工产业园、服装加工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区工业制造园、循环经济利用产业园拓宽发展新思路,完成048县道改线的外环园区大道铺筑工程,构造聚集区发展新框架。建成兜儿寺大桥,规划筹建马道工业园区。力争“十二五”期间园区建设走到全县乡镇工业聚集区发展的前沿。
      城镇化水平上新台阶 余井镇不断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集镇承载功能,认真实施余井街道绿化亮化工程,完善下水配套工程。完成岭头和糖岭两集镇的下水道工程以及糖岭集镇客运站工程建设。完成长春旅游大道拓宽工程,争取公路部门支持,完成余龙路口1公里水泥路面铺筑工程及下水道建设。余井老北街4000平方米和松岭村部2000平方米的商住房开发项目顺利实施,有效承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余井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已经投入使用。开通了潜山至余井政府路口公交线路及公交客运站。建成余井竹木交易大市场和综合大市场,商贸大市场也在规划筹建之中,为集镇大发展商贸大繁荣奠定了基础。结合园区建设,工业聚集区辐射效应显现,解决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认真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镇容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垃圾处理工程,集镇形象大步提升。
      挖掘整合旅游资源 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余井镇充分利用旅游兴县、撤县建市、县城东扩、跨河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天柱山后山大开发契机,努力将余井纳入天柱山大旅游经济圈。大力发展长春生态旅游以及著名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故居开发。恨水故里常年碧波荡漾,春季桃花争艳,秋季栗桔飘香,是余井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充分发挥张恨水和长春水库独特的人文山水资源优势,利用长春旅游度假区开发为契机,积极打造森林养生休闲、运动休闲、亲水休闲、文化休闲等旅游娱乐项目。注重《天仙配》拍摄外景、具有鲜明徽派特色的三百年占庄老屋、松岭王老屋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积极打造成皖西南最具特色的庄园式古民居。进一步提升地方旅游特色。充分挖掘皖水文化,精心打造“小徽州”农业观光园、发展农家乐。马道古战场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大有旅游文章可做。借助余井竹木藤器产业优势,发展旅游工艺品市场,同时建成一批旅游大酒店。大力争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商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与开发。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智慧,积极开拓旅游市场,鼓励成立旅游发展公司,做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宣传与推介,切实推动镇旅游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余井镇积极落实“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及危房改造项目18个,D类危房全面消除。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三所初中教育质量均在全县前列,余中在2009年度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乡村卫生医疗稳步推进,14个村级标准卫生室已经建成。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占庄老屋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信合部门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开展放贷营销,推动了农业规模种植,扶持企业运转,盘活了个私经济。土地管理措施得力,严格土地执法,开展土地确权,争取用地指标,破解用地瓶颈。计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已按标准建设到位。强化“村为主”工作机制,大力整顿了生育秩序,稳定低生育水平。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五五”普法通过验收,综治维稳卓有成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