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2年1号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像一场及时雨,向我们指明了幼儿园质量评估和教师成长的方向。《评估指南》力求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切实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的倾向。要求充分发挥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坚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的质量。
通过仔细的研读,我发现不论是注重过程评估、发展性评估、强化自我评估还是聚焦班级观察,其实所有内容指向的核心都是——质量。
幼儿园如何才有高质量?幼儿园怎样把实现高质量有效落地而非仅仅当作是口号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首先我觉得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幼儿园用什么才能达到高质量呢?用环境材料吗?用课程体系吗?用保教工作吗?用后勤服务吗?用教育教研吗?好像每项都需要、每项都必要、每项与幼儿园的质量都息息相关,但质量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用环境创设达到高质量吗?幼儿园的质量不是简单地创设多元的、层次不同的环境材料;也不仅仅是因为环境材料中蕴含了教育目标就有了教育;也不要被“环境材料是不会说话的教师”这句话蒙蔽,认为环境材料代替了教师的价值。因为孩子单单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是不能够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的。所以环境只是一个载体,不要在环境上较劲,它并不是判断评估幼儿园的质量的最主要的元素。所以一定是有优秀的师资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堪称优秀呢?或者说我们怎样培养才会有优秀教师的产生呢?我认为,让游戏成为教师的育儿指南,让孩子心里感受到老师是懂我的玩伴,才可能有优秀教师的出现。正如《评估指南》中所强调的教师与孩子的有效的互动能力,以及对孩子的发展进行游戏化语言的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