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破洞都有一个故事。说是衣服上的破洞,其实,世上只要在原来基础上发生的贯穿性损伤都可以称之为洞,故意为之的洞,是发生在衣服之外的洞,比如,窑洞和隧道,还有女士吊耳坠的孔,这些洞,人是欢喜接受的。唯有衣服上的洞,从无到有的发生,令人一言难尽。不经意刮破的衣服,让人惋惜,甚至迁怒自己的不小心;经年累月磨损出现的洞,必出现在喜欢的衣服上,不可同物资缺乏时的衣物磨损破败相比,是惋惜,是心疼——这么舒适、好看的衣服居然破了。
衣服出现的破洞,往往用摸、扣,惋惜中把洞越弄越大。在过去,几年才添一件衣服,衣服都是穿破打上补丁的,现在的衣服能穿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算了,还是扔了吧,能丢弃的破损大概算最好的结局了吧!
发生在肉体以外的破损,是可以丢弃。发生在肉体上损伤,无论经历了什么,都是无法丢弃的。很少有人自残的,肉体上的损伤大都是非自愿的。从芒刺扎手,到意外磕碰,这类的伤害大都不留疤痕,只是疼几日罢了。凡是留有疤痕的损伤,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或者是记忆。
有人统计过,左、右手的损伤比例是不对等的。左手却往往被右手伤害,比如右手拿针扎了左手,再比如右手拿锤砸了左手,再比如右手拿刀切了左手。由于习惯于用右手,左手成了被害。
我看着手,左手上居然有三个伤疤:小指一个是小时候割草镰刀割的;大拇指一个是玻璃划伤的,虎口一个是右手拿手电钻钻的。三个伤疤,有俩是被右手弄伤的。左、右手合作完成了很多工作,过程中难免发生伤害。
有一个朋友爱上了锔瓷,就是在修复瓷器的过程中发现了美感,把破损修复到一种美的境界,估计就是这个行当的魅力所在了。锔瓷源于物资缺乏时对生活品的修复,最后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工艺,所修复的生活用品成了工艺品,这是一个美学上的升华。衣服打补丁打出境界的要数佛家的百纳衫了,袈裟估计就是这个的升华,但这个只上升到了宗教仪轨,远没有成为艺术。
我是一个爱乱想的人,有时未免想得天马行空。世间看得见的损伤,主动损伤是有裨益的,穿隧刮骨是也,隧道能通途,刮骨好疗伤;被动损伤有能修复的,破衣可补丁,锔瓷现新生;即便肉体损伤,也会结个疤痕。唯有一种——心伤,何以修复,何以结痕。忽记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此话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