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友友提出,《道德经》上这两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不是相悖,试解答下:
这两点不冲突。
在过去,中国的天是一个很大的哲学命题,所包含的很丰富,天是中国哲学的制高点。
道家的天,和儒家的天是不一样的,但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人都必须敬天。道家的天大多表达的是自然的,是没有情志,这是和儒家的天的区别,儒家的天是有情志的,是俗话说的天帝的简称,就是神的意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讲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比如说水,自然高向低流动,自动趋于平。再有,天旱了会下雨,这是调和,不至于太旱。日中而昃,暑往寒来都是这个意思。道家认为天有自动阴阳平衡的功能,这就叫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也是天的一个特性,体现的天对万物是一个平等状态。不仁,就是没有意志,刍狗是祭祀用的草狗,天地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祭祀过了就没有用了,万物依时而行,天不会厚此薄彼。和儒家的天比,儒家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前半句好像天是公平的,但后半句就向善人倾斜了,这表达的的是天会选择,这是和道家天的根本区别。
这两句说出了天的两个特性:一是自然,二是无为。在这点上,天和道是等同的,天只不过是道的一个代名词。
老子的道,就是教导人效法天,也就是效法道,对社会的指导意义就是人要有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精神,而又要平等对待,不厚此薄彼,这两点是想通的,人和物在自然面前是平等的,都是刍狗。
人之道是啥,比如说美国,很富有了,却一直惦记这别人的东西,比如说惦记中东的石油。硬要霸占别人家的东西,再有就是富豪一直剥削工人,一直要损不足以奉有余。杜甫有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人之道的最好解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