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早的佛系生活

(2018-05-04 22:34:07)
标签:

杂谈

最早的佛系生活


有人说诸葛亮是想出去找功名的,三顾茅庐是假的。当身逢乱世之时,保全性命才是第一要的。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厘定了很多不实的说法,诸葛亮所说的“三顾之恩”是对的,是刘备把诸葛亮硬请出来的。都知道,三国时是谋士如云,战将如雨,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因为乱世,更需要有才华的人,有才华的人即便藏起来,也还是会被挖出来的。所谓的魏晋风度,到不是说诸葛亮的作为,而是诸葛亮骨子里不想出山的躲避心里。

到司马家族统一后,出现了有名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把道家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不仕,任性。一改儒家“优而仕”的作风,追求的是心灵的洒脱。然而,盛名之下,竹林七贤大都没能洒脱到底,还是无奈的被牵扯到政治斗争之中,成了牺牲品。

这时期开创了魏晋玄学。所谓的玄学,就是不务实的,是虚空的,是追求心灵洒脱的。后来有句话,“尽人事,听天命”,很好的来解释这种心态。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当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前途时,一种方法就是彻底的妥协,从内心上和行为上都妥协,变成随波逐流的适应者。另一种就是内心一直在抗争,行为上又不得不妥协,这种内心是苦的,往往要寻找心灵上的安慰。

哲学和宗教给人的就是心灵上得安慰。中国的哲学是排斥宗教的,本土上没有发展出强大的宗教。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出现了稍具规模的道教,稍早一点的时候,佛教也来到了中国,中国人迫切的需要心灵上的生活,道教是低劣的宗教,没有很好得解决人类所关心的灵魂问题,佛教这时候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

魏晋时期,上层有文化的中国人,热衷于道家和道教的玄学,竹林七贤就是最好的代表。但是,没有文化的底层劳动人民,把目光投向了门槛低的佛教,在佛的关怀里开始的佛系生活。佛系生活的前提就是现实生活中压力大,又不能掌控未来,但是还必须生活下去,佛系生活是类似“尽人事,听天命”的,充满了无奈。

最早的佛系生活

最早的佛系生活

最早的佛系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茉莉花的养殖
后一篇:偷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