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易水寒
对于读书,特别是历史书,不要盲从于现成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观点。
无论是那部历史书,或是历史类文章,都是体现作者的观点,这些观点,有很多是要斟酌推敲的,主流的观点不一定就正确。传统史书,都是在政治的干预下写成,否则就不会流传下来,即便是作者的史学修养再好,人品再好,都或多或少夹杂个人的好恶观点,或者是有外在力量的干预,作者不得不违心曲笔书写。拿<史记>来说,司马迁写的是最好的史书,无人超越,但,司马迁对始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颇多微词,要注意,这个微词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后人了解真相,一是又掩盖了真相。就是在作品中,流露出作者不正确的观点,和作者有正确观点,却不便流露,(表现为空缺和隐晦暗示)
真正的历史,就是发生过的事和人,是后人无法看到的,还有个历史,就是史书历史,这是后人看到的历史,再有个历史,过去发生过,史书却无记载,这个就是推测的历史,是假设的历史,或许对,或许错。所以,史书历史包含了两部分,就是真正的历史和揣测的历史。
司马迁有个很好的史学观点,就是空缺和存疑相传,这也应该成读史的方法论(后独立发展成疑古派学者)我们在读史时,时刻得有怀疑的态度,不可人云亦云,落入窠臼,拿古人的观点当自己的观点,要在独立思考和参照他人的基础上,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对现实有指导意义,人绝对不可流俗,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