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文/易水寒
读过<史记>的人会看到,司马迁在<史记>最后写了篇“后记”,交代了写作的一些缘由:
司马迁出身在史官家庭,其家庭世代为史官。当时汉初一切制度都是承袭秦朝的制度,史官有大致三个主要职责。其一,主要职责就是书写史书。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国上古传下来的“史官文化”的重要机制,史官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职业,一般不受君主干预,不因为权力更迭而荒废,史官必须有良好的史德,就是秉笔直书。其二,也是史官的另一个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天文历法。日常就是观测天像,推演灾变,修改历法,皇家占卜等。其三,史官在一定程度上是“言官”,类似后世的御史,和现代的纪委。当然这个说法不大准确,史官有责任进谏,对朝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司马迁在成年后,顺利接班,成了年轻的太史。司马迁的父亲老太史司马谈,一直在写史书,到死也没写完整,临死交代让司马迁完成遗愿,写一本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当今的史书。司马迁写史很大程度上是继承父命。
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经过司马迁的整理,已看不出哪些是司马谈的著作了,但可以肯定,里边有不少是司马谈的著作。
司马迁以得天独厚的读书环境,遍阅皇家藏书,并以优异的个人成绩,良好的天文学修养,主持了“太初改历”,修正了秦朝使用的历法缺陷。在这过程中,也要参阅大量古籍,发现有很多记载错误,这使得他有要厘定错误的想法,这也是他写史记的一个动力。
在后来,对匈奴作战中,李陵兵败投敌,汉武帝大怒,司马迁据实为李陵辩解,想让汉武帝对李陵家属从轻发落,恼火的汉武帝根本不采纳,族杀李陵全家,并对司马迁报复性的施以腐刑。这对一个男人是莫大的耻辱,司马迁忍辱偷生,用笔做枪,给汉武帝来了个反报复,无情的揭露了汉初一些丑恶。致使汉武帝在批阅<史记>时大为恼火,削去很多章节。这也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一个动力。
这就使得我们看到的<史记>文学性很强,里边夹杂着个人的爱憎,虽然这些是史书不该有的,也是后世对<史记>非议最多的地方,但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却再没人能超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