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易水寒
易水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73
  • 关注人气:3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故居被强拆

(2011-01-04 20:20:27)
标签:

孔子

拆迁

〈汉书〉

杂谈

西汉景帝之子鲁共王刘馀,他有个爱好就是“好治宫室园囿狗马”。(《汉书。共王传》)。有一天,他心头一热,想拆掉孔子故居来扩建自己的宫室。真的拆开后,居然从墙壁中拆到了很多古籍:有《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共王很吃惊,他到拆迁现场,居然听到了钟鼓琴瑟之声,共王感到很恐惧,以为孔子显灵,于是停止破坏。《汉书》这样计载,:“鲁共王坏孔宅,欲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声,于是惧,乃止不坏”。

看历史上这一拆迁事件,很典型:

一。拆迁者名头很大,皇帝的儿子,诸候王。

二。被拆者名头也不小,孔子故居,圣人的老家。

三。拆迁建筑物也闻名全国,现代观点应该是重点文物和学校。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记载,他在孔子家看到儒生温习礼仪。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没有发现政府出面来制止拆孔子宅,也没有发现孔子后人名儒孔安国多方努力来制止拆迁。鲁共王之所以停止拆孔宅,史书记载是来自他内心恐惧。

现在,用今天的眼光看历史上那个强势拆迁,没有进行下去的原因也许有以下几点:

一。拆房子的鲁共王底气不足,拆文物,学校来扩建私宅,行不通。

二。孔子名头太大,诗书之乡的鲁国,反对声一定不小,舆论压力过大。

三。汉初,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地位直线上升,国家在整理文献,孔子故居发现古籍,孔安国献书朝廷,这一新闻扩大到全国,反对声进一步加大。

四。西汉七国之乱后,藩王地位下降,为削藩,朝廷也在抓藩王的小辫子,多数诸候王也不敢特别的胡作非为。

五。孔子后人及后传弟子装神弄鬼,吓唬鲁共王,钟磬鼓乐之声当然应是人弄出来的,就连孔子都不信鬼怪之说,或许是鲁共王编慌言,自己找台阶下,借口停止拆迁。

看看今天拆文物,拆私宅;想想历史上孔夫子的老宅也被强拆过,拆迁这个不老的命题,不知能演绎多少个版本!其中有多少强势的霸道,有多少弱势的无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