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

(2020-03-16 10:08:22)
唐代建筑全国仅存4处,都在山西;分别是1.五台山南禅寺。2.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3.芮城广仁王庙。4.平顺天台庵。(宋代以前建筑仅存百余,70%在山西;山西还有明清古建万余座)所以说中国一千年以上的文物在山西。
南禅寺是一处唐代寺庙,规模很小,是我国现存寺庙中历史最久的一处唐代原建建筑物。其位于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处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东冶镇35公里。
从五台山寺庙群下山,我们驾车问了好几次,才在山下找到一个小村庄,南禅寺就在村庄里,当时想名气这么大怎么这么偏,又细想唐武宗灭佛至今千年,而此小庙能留到现在,可能就是他的不起眼啊,树大招风,偏才安呢。
找到管理的老农民,推开四合院大门,中间是正殿,东西有配殿,配殿是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  

(待插图)
南禅寺坐北面南,正殿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国宝级文物。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墨迹:“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年代的重建佐证。
三开间正殿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形体俊美、古朴是典型唐代风格 。正殿平面近正方形,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单檐歇山顶,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鸱尾秀拔,转角处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拱偷心造,用木材量大。
四根角柱稍高,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檐深而不低俗称大屋顶。暗梁、柱、枋的结合紧凑,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
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柱子嵌在墙内,梁架制作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
此殿体量虽小,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塑像是国家一级文物,不允许拍照。我们几次欲欲以试想偷拍,都给老农民制止,对摄影旅游爱好者来说,实是一种遗憾。  
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内有一座佛坛,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展现出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佛界场面。
佛坐莲台,慈光四照,尊贵而端庄,严肃而安详,似在讲经说法。骑狮的文殊、骑象的普贤菩萨分列两旁,大弟子阿难和迦叶,一左一右,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胁侍菩萨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满佛坛。
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一个个栩栩如生,给人以实感和动感,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
寺内须弥座下有唐代砖雕,三只石狮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
  新的佛教圣地无锡灵山,88米大佛下的佛教博物馆内,金壁辉煌,二楼的佛文物介绍,在玻琍窗中第一个展品,即是模型南禅寺。佛协泰斗赵朴初在《舞台杂咏》中吟道:“二唐寺,瑰宝世间无。千劫何缘存象法,明时自不失玄珠,沉晦庆昭苏”。这是最大赞誉。

五台山佛光寺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佛光寺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与南禅寺两者相距75年。
中国古代建筑受等级约束,宫殿、官宅与一般民居差别甚严,佛寺也同样有级差。南禅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相当于村佛堂,唐会昌灭法时所拆毁四万余所佛堂属于此类。它是当时幸存建筑,所以珍贵。
佛光寺是正式寺宇,是北魏以来的名刹,属领有寺额的正式寺院,为会昌灭法时拆除的在册四千六百余寺之一。能留到现在,更是不易。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坐东朝西。三面环山。寺因地势而建。在山腰居高临下,俯瞰全寺,雄伟古朴。
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别建在渐渐抬升式的寺基上,最后一进楼梯很陡,步步登高。
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是佛光寺大殿的正殿,位置最高。大殿南侧有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为殿堂型,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形制,前檐当中五间安有大型板门,两尽间及两山后间安直棂窗,便于殿后采光,殿顶全用板瓦仰俯铺盖,脊兽为黄绿色琉琍艺术品,一对高大的琉琍鸱吻耸立在正脊两端,使殿宇更加壮丽,佛寺其正殿可与宫殿比拟。
佛光寺内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极高。正殿出檐深远,殿檐探出达三点九米,这在历代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找不到。
殿内佛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比例适度,躯体自如,面形丰满,线条流畅,都是唐代精品,高一点九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体现了唐画的风韵,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有珍贵的唐人墨迹。 
佛殿各间皆有主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下有侍者牵引狮、象,金刚侍立。壁上罗汉像为明代补塑。到此一游,真是上了一堂深刻的历史课。
坛上有施主宁公遇坐像,主持修建的愿诚和尚像置南尽间窗台下。有人出钱,有人修建,交代清楚,符合近代科学的思维习惯。
沿五台山到太原的路上还有二位山西籍国共将领的家值得一看,定襄县河边村阎锡山旧居五台县永安村徐向前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尼泊尔
后一篇:海上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