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彭永强||对于经典的经典性解读

(2021-12-08 09:57:04)
标签:

墨白小说

文化

杨文臣

对于经典的经典性解读

——杨文臣博士《墨白小说的本土性与世界性》赏读

 

彭永强

 

中国先哲曾有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对我们认知极其形象的一个概括,认知渠道的闭塞,必然导致认知经验的匮乏、认知理念的偏差,继而对于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判断,必定会出现基于既往经验的盲目揣度,这样闭门造车式的自度与衡量,大致会造成两类后果:其一是夜郎自大,唯我独尊,对于外界的一切既不了解又不尊重,只是一味沉浸在自我既有的虚幻成就中;其二是妄自菲薄,由于对于外部世界缺乏客观而深入的认识,因无知而盲目敬畏,最终导致厚彼薄此、自惭形秽。当然,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夜郎自大与妄自菲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甚至可能兼而有之、矛盾共存。

彭永强||对于经典的经典性解读

在阅读青年学者杨文臣博士的学术新著《墨白小说的本土性与世界性》时,我对中国人在世界文学面前常见的夜郎自大或者妄自菲薄的态度,进行了细致的审视、搜寻,非常庆幸的是,这两种不正常的心态,在这部学术著作中毫无踪影。以我之见,我们的文学,尤其是当今阶段的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前提条件,即是平等而视,不自满自傲、自欺欺人,更不应该自觉低人一等、甘居下风。这一点,作者杨文臣博士处理得客观而恰当,不卑不亢,从文本出发做以解析比较,而并非上下其手,仅做表层的高下之分。

众所周知,著名作家墨白作为当代先锋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学创作成就卓著,其众多小说因为文本的张力与厚度、趣味与蕴含,具有迥异于他人的标识性特征,具有多层次的挖掘空间与解读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评论家的高度关注与热切挚爱。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伟大的作品总能触动无数人的内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墨白小说的意义,同样如此。

与为数众多研究墨白小说的学术研究形成对比与互补的是,《墨白小说的本土性与世界性》一书,将墨白小说放置于世界文学这样一个宏大的情境、视域之内,进行观照、比较、解读、剖析,通过对墨白小说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略萨、卡夫卡、加缪、品钦、纳博科夫、帕慕克、石黑一雄等一系列世界顶级的作家,进行比较研究,等而视之,这是一种创举,也是中国当代学者理应秉持的态度与眼界。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工程,因为对于论者来说,不仅需要宏大的气度、超凡的把控能力,更需要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学识素养。

事实上,作者杨文臣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剖解、解读,让我们认识到,将以墨白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小说家,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宏伟殿堂之内,同样自有格局,毫不逊色——这正是新一代的中国学者所应有的胆识和气度!正如作者杨文臣在后记中所说:我自信进入了大师们的艺术世界,为成为大师们的理想读者而自豪。这样的自我认知,以及他对于墨白小说的定位、解读,客观而独到,自信而全面。

当然,任何一位作家的成长,都与其生活的土壤、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一点,作者杨文臣有着非常清醒而凌厉的认知。在关注小说家墨白在世界文学中的位置与影响之时,作者更对其小说文本的本土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溯源与探究。墨白出生于豫东农村,拥有长达数十年的底层生活经验,他的成长伴随着饥饿、苦累和恐慌,对自身尤其是自身周围的民众所遭受的生存困境,有着切肤之感、切肤之痛,承受过底层民众挣脱不得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墨白的小说文本之中,人物自己去倾诉所遭遇的屈辱、苦痛、困境、不堪等,是极其常见的表达方式,小说家通过自己所建构的底层人物群像,表达与阐释了自己对于生活实质的洞悉。

《墨白小说的本土性与世界性》一书,称得上是对于文学经典的经典性解读的优秀之作,阅读该著,不仅能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理解、把握墨白小说的内涵精髓,更能帮助我们打通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融通道,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己知彼、贯通中外。

 

原载2021128日《河南工人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