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一位台球高手对姿势站位运杆出杆发力的完美总结

标签:
台球基础台球教程姿势入门 |
分类: 经验分享 |
找准身体重心的一些方法
1.
2.
3.
4.
5.
总结:整个下盘重心应该感觉是由两腿大腿内侧和臀部三个点共同保持,形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支撑上身的感觉为最佳。(个人感觉)。
入位
入位即右脚自然走到击球线的延长线上,右脚脚底重心内侧应该和你的击球线是重合在一个平面的。
入位要点:
A:首先得保证身体直立,头位正对击球线,先不考虑脚的位置。
B:在头位和上身保持不动的前提下右脚向前踩线(膝盖应该稍有弯曲),之后迈左脚,两脚内侧大概一个肩宽或者略宽。
C:杆头最接近母球的时候前停,后手腕放松垂下握杆,从而保证后手小臂垂直地面,以后手中指垂直于地面为准。
D:左腿弯曲,向下趴的同时“站直”右腿。
E:姿势完成后两脚底内侧感受身体重量,不要只是脚跟或脚底受力,前后都要受力均匀,这样才能保证右腿从侧面看基本垂直地面,从后面看向另一侧(左侧倾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倾斜是自然的倾斜,不是刻意为之)。
运杆,出杆!
A:运杆用比较舒服的摆动速度和幅度就可以了,摆速不要刻意的增快也不要刻意的减慢,一切以自然为主,只有短运杆才可以感到舒服,轻柔,自然,这里的所指的短运杆差不多在6公分到10公分左右。
B:一次运杆向后拉杆时目光应从目标球移到母球上,向前运杆到最接近母球的同时目光再从目标球移到母球上,之后运杆看个人习惯,只要你运杆时足够自然放松,盯着母球轻柔运杆的幅度肯定比第一次运杆的幅度要小点,但这并不是刻意控制运杆幅度的结果。
C:出杆前最后一次向后拉杆才需要考虑拉起球杆的幅度,最后一次运杆最好是看着母球完成,再次确定需要击打的母球点。
关于发力
对于发力的感觉首先说下个人斯诺克经历和感受,已本人多年,但打的最多的是美式落袋,小台还是很有自信,有机会的情况下基本上能一杆清台,状态比较稳定。 4年前开始真正接触斯诺克,刚开始接触的两年时间曾经有三个月时间泡在球房里,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的打球,可谓痴迷,可最近几年,因为生活工作的需要,很少打球,有时候一个月都打不到一次,当时泡在球房的时候也会观察一些当时认为高手对局,他们的水平一般来说都不是很稳定,这些高手中一般都在 40+,50+,也有个别选手状态好的时候能够单杆过百。除了这些高手以外,我也会观察其它其它水平一般的爱好者的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我发现,绝大部分人,我说的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达到98%的份额,他们姿势是错的!他们的发力方式,更是错上加错的!他们只是用“手”在发力!他们根本就没有理解到何为“标准姿势的意义”,为什么要用标准姿势来打球?他们只是一味的再模仿,一旦用这个姿势打不好球的时候,就会怀疑,就会继续改,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去广州MASTER总代老林那里买了一根球杆,重新开始打球,重新开始泡论坛,翻了很多关于关于发力的帖子,于是很多“拉起,放下的感觉,穿透母球,匀加速出杆。持球时间”等词语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关于这个问题我咨询过很多人,广州吴燕山老师,北京的禇亦飞等但大家的说法基本一致,但当时,我真的不懂,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个发力的感觉真的不是能用语言能够说清楚的,它真的只是一种感觉,说了这么多,总结发力的感觉为以下几点:
A:出杆的力度是由拉杆的幅度来决定的。
B: 请大家出杆的时候用心体会拉起放下的感觉,就像拉起一张弓,然后后手放松了放下去。
C:请大家用心体会皮头和白球的接触,确定自己的出杆是打速度还是打持球,选择适合自己,自己能够掌控的方法,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持球时间更长,球越滑的理念。
D:不同的力度的发力,右手握杆的位置应该作相应的调整(用力轻就前,用力大就后),在保持进球稳定的基础上,尽量体会用杆力打球的感觉。
E:杆法的控制都在手指上,控制出杆直不直是在虎口,所以请大家务必使你的球杆贴住虎口,而且保证手腕不要乱转,以便保持虎口方向与击球线相一致。
说了那么多,里面包含很多球友的理念,想法和小五自身对斯诺克的理解,希望这篇杂乱无章的废话里面能够有那么一句话能够帮助到热爱斯诺克却有迷茫着始终不能进步的您。
·····小五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