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法研究】图解台球加塞球的量化

标签:
加塞量化 |
分类: 杆法研究 |
在练习高杆,低杆等杆法时,我们比较容易将杆法的效果量化,比如跟进10CM,拉回20CM等等。
量化的好处有两一点:
1.易于描述。
2.基于数据化的练习,可以让我们更精确的分析,掌握击球点,力量的差别。
但是加塞球的量化就相对困难些。大家更习惯于使用强塞,弱塞这样相对比较模糊的表述。问题是每个人的发力,延伸各不相同,同样是强塞,每个人打出来的效果都会有差异。想要精确的表述某个加塞杆法的旋转度就会比较困难。
其实,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量化加塞的旋转值。
如下图所示:
http://s16/mw690/0025aWRMgy6LUmCavYX0f&690
【解释】
母球正对边库左数第一颗星点打右塞中杆,反弹回来后的撞点为相邻星点时,我们可以称之为旋转值=1,接下来依次是旋转值2,旋转值3等等。
例如罗穗的钻石制颗星解球公式,无论是1颗星解球还是3颗星解球,都是使用旋转值=2的固定顺塞。
另外,这个方法除了可以量化旋转值并据此练习,精确控制塞力的强弱以外,还有个用处就是可以用来检测自己加塞杆法的犀利度。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试一试。看似简单,大部分业余爱好者其实只能打出旋转值=3的塞力(也就是反弹进中袋)。如果能打出旋转值=4的杆法效果,那么你的杆法已经是很犀利的那种了。
如果能打出5的旋转值。。。。呃,我不敢置评,反正我打球到现在也只亲眼看到过一个人能打出来。
p.s.中式八球台上没有星点可供参照,可以将底袋和中袋间的边库4等分,以得到基准点。
恩,这个练习是为了将塞的旋转值量化,所以前提是同样地力量,完全利用母球的旋转控制反射角。
由于出杆的方向和力量都相同,所以可以改变旋转值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母球击打点
2.手腕灵活性
3.球杆延伸
4.球杆加速度(也就是AK点)能打出3的旋转值,在实战中已经绰绰有余。
4或者5的旋转值,需要手腕和球杆延伸到达一定的境界,实战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