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宁市高埔镇七星观——七星洞天

(2010-06-20 22:17:52)
标签:

杂谈

6月1日,阴天。
上午10点多,坐上朋友的车去了七星观。

七星观,一直都耳有所闻,却不曾去过。
对于人们口中纯道教的传闻,让我不太相信。
在潮汕地区,处处都可见和谐的三教并流,竟有独一道观存在?
让我一直甚是怀疑,而更向往,要去见识一番。

七星观位于:普宁市高埔镇大星村横屏岭南侧。
高埔镇我是去过不少次了,不过每次去却都是在朋友家周边走走了事,谈不上游玩。
七星观位于高埔,在一开始听闻时候,让我有点自叹经如此孤陋寡闻。
不过据资料显示,七星观也是近期才重建而成,怕是一些本地人都可能不知道吧?

我们的车直上池尾高速,一直到高埔高速出口,下了高速后,还一直开。
究竟那时候是多久的车程,我忘记了。
只记得在半路一个有大块村名石牌的地方拐进去就是。
车在一大段水泥路之后,就是山路了,还好长好长,不过我倒是忘记拍几张照片留念一下!
山路崎岖蜿蜒,常常听人们说的山路十八弯,估计在这里就谈不上了。反正,路不好走。

许久之后,一个山弯拐过去,就到了。
入目的是大片大片的空地,再远处的山与观相映,让人感觉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群。
可惜,原来这里的工程还在新建中,看情况可能还完成不到十分之一。
本来想在山下走上去,不过似乎大家都不是勤快的人,于是就直接开到山腰的主体建筑那里去。
停车,出门走动。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我们的车停在现主殿前面,一下车,就是慈航殿。
慈航两字,立马就打消我对纯道教的一个想法了。
本来,我以为这个是纯道教的硬伤。
后来看了一些资料之后,才知道:心即是道,道亦是佛。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慈航殿让我直接就想到慈航苦渡,想到观音菩萨。
也一直以为,观音仅是佛家崇拜。
却不知道,原来佛道在中华大地,早已是一家。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观音菩萨是男身,却不知道,观音亦道亦佛!更不知道,观音也叫做慈航道人。

    据传,慈航道人封神后,云游四海,普渡众出。一日,他在云端隐约听到一阵凄惨的哭声。往下一看,有一个妇女躺在一处偏僻的山间小道上,双手捂着肚子,痛苦呻吟。他知道这个妇女正在难产,想下凡为她解除苦难。可转念头一想,自己不是女人,若为妇女助产,一来怕妇女惊疑,二来怕路人讥笑。但如果回避,误过时辰,那母子性命就难保。便心生一计道:“我何不如此?”即时,用拂尘往自己身上一拂,变成了一位手持拂波士顿的美女,按落云头,来到妇女面前。她见到妇女已昏迷不醒,便取出一粒仙丹和甘露水灌入妇人口中,不久妇人就顺产下了胎儿。妇人醒后,见是一位美貌的女子为她助产,起身拜在地说:“感谢姑娘救我母子性命,大恩大德,永远不忘!敢问姑娘家住何处?”慈航道人笑道:“你不必感谢,这是出家人的本分。我是慈航——观世音,家居南海。”说着,驾云飞去,妇人又朝天磕头拜谢。 
    妇人抱着婴儿回到家中,将路遇神仙救命的事告诉丈夫。丈夫万分感激,便依照妻子所说的,请一位雕刻匠,雕刻了一仙女身佛像,叫做“观间佛祖”,放在厅堂奉敬。慈航道人知道这件事,便经常在此附身显圣,保佑众生。 
    从此,人们都把慈航——观世间当做女佛叩拜。

而如此看来,正殿的供奉的慈航观世音,其来有自。

关于观音:
    观世音本是元始天尊12门徒之一,号“慈航道人”。因此有时称“慈航普渡”,后皈依佛门,称“观世音”。因为唐朝忌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把观世音中间的“世”字去掉了,略称“观音”至今。
    观音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另三位是文殊、普贤、地藏菩萨。
    又何谓观音?声音本来是听的,怎么么能观看呢?据说人修炼到一定时候,声音也是可以看到的。佛教把观音尊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据说只要遇难众生诵念他的名号,菩萨能即时观其行、闻其声,并前来拯救。
    道观为何供奉菩萨?原来,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时,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互相取长补短。比如:全真道出家清修就是仿照了佛教的“丛林制度”。所以,道教殿堂供奉观音也就合情合理了。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在慈航殿前方左右各有一祈福树(也俗称许愿树)。
树上挂满了祈福信物。
不过我很好奇,是观里的人挂上去的?还是香客?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在慈航殿悠转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
不过就是没有拍摄主殿里面的景观。
似乎对于拍摄神像,我总是有些顾忌的感觉,哈哈哈。
当然,那也一时找不到拍摄的感觉。

出了慈航殿,在右侧(白虎位),有一救苦殿。
一早来时,就已经看到了,现看完慈航殿就走过去那边转转。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救苦殿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也是道的别称。

    太乙救苦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耶,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耶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洲帝君。”若遇到困难,只要祈祷天尊或“诵念圣号”,即可“解忧排难,化凶为吉”,亦可“功行圆满,白日升天”。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救苦殿前大香炉上的龙风铃。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出来后拍了一张正面的救苦殿照片,就离开。
 
看完救苦殿之后,我们往左侧去:文昌阁。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远远就被藏在郁郁参翠中的文昌阁吸引住。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半路看到地上的两根龙柱。

根据资料显示:七星观历史悠久,自公元260年至今。
在公元1778年曾扩建过,而毁于1958年。
当然,历史,很多都只是一个说法。

来七星观看到的,基本都是全新建的。
也许,就只有这两根龙柱才算有一定的历史时间了。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帝君。

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关于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文昌帝君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在游玩的时候,都没去记得殿里供奉的神祇是谁。
后来多亏根据宫殿的匾额名才知道,原来都是大有来头的。

个人的想法里,总认为文昌阁是儒家的一个体现!
七星洞这个地方,建了一个文昌阁,感觉有点怪怪的。

儒家在许多地方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
文曲帝君却是道家神祇,而所信仰的,更多是在倡导儒家的一种思想。
也许这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一个体现。
慈航殿、救苦殿,文昌阁!
亦儒,亦释,亦道。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文昌阁碑记、续记。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友偷偷的跟我说:那个佛字!!真是和谐!!
是啊!无处不在的和谐!!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看完文昌阁,想想刚才的慈航殿没有拍摄多少,就跑回去再看看。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主殿内!!
按奈不住,还是想要拍一张殿内的全景。就是拍得不好!
主殿内除了供奉观音菩萨之外,还供奉另外神明。
可惜的是我没去记住他们的名字!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七星洞的匾额题字基本都出自名家之手。
我不懂书法,只觉得写得好看,很好。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慈航殿正门上的狮头门环。
看到这些时候,光线比较特别,突然就有拍摄的感觉。
于是咔咔咔,拍了几张,不过就只有这张还能见人。

中华文化里,门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只是相关的书籍似乎不多,我也知道得太少,不然,也许这个狮头门环我也能说点什么上来,呵呵呵。
不过,门环在古时,倒是有等级分别的,现,几乎只要有钱想安上就安上去了。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我蹲在门后面,一直等那道长转过头来,好让我拍一张有意思点的照片。
可就是道长都不转过来,要不是贪心急拍下来,估计连个人影都没有。

七星观的修道人,都是外地的。
在跟他们交谈时候,他们以为我们是记者,呵。
不过,我们的目的只是游玩,也没怎么跟他们聊。

在潮汕地区,出家修道的人相比修佛的人少之又少。
可能吧,佛普渡于天下,道修于心,儒则潜于生活。
 
宗教都少不了自己的法器。
在慈航殿内就有不少道家法器,如:铛子、钗子(单击铰子)、铃子、木鱼、引磬、磬、鼓、铙铍、钟等。
当然,我没有拍摄下来。

在慈航殿门外摆着一钟一鼓。
也许,在修建中的七星观,钟鼓二楼尚未建成,于是乎,权宜便摆置在殿外左右吧。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关于钟鼓:

    钟鼓文化在我国的历史很久远,是古代的两种打击乐器。根据文字记载,黄帝与炎帝交战时,曾击钟鼓以助士气。但真正用之广泛,却在制礼作乐的年代。道教十方丛林里讲究的“钟板常住”,是讲道教丛林以钟板为号令,召集道众以及报时、按排日常生活事务。钟板交接有严格的定制,名曰:“过钳锤”。钳是互相钳接,环环紧扣,混元一气,不紊不乱,雅静肃穆,为常住之仪范,故当慎行其事。钟鼓二楼设大殿前左右两方,古有“左钟右鼓”之称。清晨称“开静”,即打开一夜之沉静,晚上称“止静”,即停止一天之活动复归于宁静。清晨先击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击钟,故又称之“晨钟暮鼓”。

    道教宫观里的钟一般分大钟、报钟、忏钟、帝钟四种。忏钟、帝钟用于道场中,而大钟与报钟却用于开静止静。《荀子"乐论篇》中说:“凡钟为金乐之首……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摄谒者之诚,幽起鬼神之歌”。《梦溪笔谈》中对扁钟和圆钟各身的发音特点作了精辟的分析,结论说圆钟比呈橄榄形口的钟产生的声音持续时间长的多。因此道教宫观多用圆口形大钟,古时的钟最初为竹、木陶制成。后来有了石钟和有固定音高的金属制钟。凡钟上一般多有铭文,以示神圣威严。《道藏》中《道书援神契》中将钟磬合注:“古者祭乐有编钟编磬。每架十六,以应有十二律及四宫清声,又有特悬钟悬磬。特悬者,独悬也。今洞案金钟玉磬,又有大钟等,皆本诸此。其大铜磬,本诸击缶。周礼,凫氏为钟,磬氏为磬。”我国自古即有铜钟之制作。《广弘明集》卷二十八载,北周天和五年(公元566年),制大周二教钟铭(北周武帝制)。

基于以上资料看来,殿外这一钟一鼓,必是代替钟鼓楼上钟鼓的了。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在殿侧壁,有一“七星洞天道观总体规划效果图”。
看过效果图之后,许多想不出来的,基本迎刃而解。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殿外香炉上的小狮子。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大殿临下的红灯笼。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这个是挂七星观斋堂门前的道家法器。
可惜我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只知道,每当敲打这个时候,就是吃饭的时候。
 
本来想再往山后去,拍一张七星观的全景。
当然,结果是上不了山。
于是,看够了,我们就下山去。
去看看山门和灵官殿。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道贯古今。

突然才发觉,灵官殿建筑架势是现今七星观规模最宏伟的。
在刚才的效果图里看过,七星观的群体建筑还真没建完成十分之一。
不过看来七星观的建设工程都搁下了,也许是资金的问题?
还好,重要的几个宫殿基本都完成了,就是不知道剩下的要建设到什么时候。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不知道怎么,今天去七星观就是对这些门环特别感兴趣!哈哈。
还不停的挪动门的位置,弄出那个开门的声音,在幽静的山里,听起来感觉有些诡异不已。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灵官殿正门的门环、门钉。

门钉有装饰,等级,加固,三个作用。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灵官。

灵官殿供奉的是灵官。

    灵官姓王,也传说名叫王善,是萨真人萨守坚的弟了,在湘阴城隍庙当需隍时,因提罪了萨真人,被萨真人一恼之下轰雷致电,焚毁了城隍庙,这才四处云游,被道家请为护法神,象佛家供奉韦驮一样,进了道家经典。又传王灵官为唐太宗时人王恶,“有臂力,性刚暴质直。”曾因为民除害焚烧一江怪古庙,致怪风大作,幸值萨真人赶到,作法反风灭妖。玉帝欣赏王恶疾恶如仇,敢作敢当,便封他为豁洛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后被道家尊为护法神。

似乎人们对佛家的神祇懂得比道家多太多了。
来一趟七星观,见到的天尊、天神、大帝、帝君、真人,真不少!
可惜就算看到神祇的名字了,都还是不知所云。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宏伟的灵官殿。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灵官殿、南合武当。

对于南合武当,武当之意,简单直接。
而南合二字,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在找的资料了看,南合武当确有其出,但此南合并非彼南合。
在湛江,有一南合武当:该处,南合是雷州市的一旧称。
故,雷州的南合武当合情合理,通俗易懂。
而普宁这个南合武当,实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哈。

也许,南是七星观的位置,合是应合武当?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灵官殿的龙柱。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现代庙宇的石雕越来越精工。
虽然基本都是电机切割的,不过还是一样很费心思。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七星观的正面。

寺院道观多建于山林之间,故,大门亦称山门。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山七星观山门前的石狮子。
本来想拍一张狮子抢球的照片,不过走得仓促,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随便拍几张就走开了。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在围栏石缝见看灵官。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灵官殿出檐上的套兽。
不过怎么看,都觉得像少了个仙人。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山门和灵官殿。
 
普宁七星洞天 - 一走了之 - 普宁风光 
在未建成的太极广场上看七星观。

在七星观山门后边有一个休憩亭并没有做拍摄。
在七星观有不少东西值得拍摄,不过可能是建筑实在太新,总让我容易失去拍摄的兴趣。

七星观现今修建还未完成,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算完工。
来一趟七星观的路不算近,山路也不好走,来了之后,还好感觉还不算失望。当做了了心愿吧。
也许将来完工后的七星观真的会远近有名吧,毕竟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它确实是一个纯道教的道观。

关于七星观的:
   道教胜地七星洞天南合武当,位于普宁市高埔镇大道营横屏岭山岳。风高水洁、钟灵毓秀、山峻林深、曲径通幽、令人心旷神怡,为仙家修道参玄之所。山脉近起罗浮,远追珠峰,游河源,观华城,入陆河,绕峨眉至仙庵出海,乃古潮洲之中干龙脉。公元260年,天师葛洪,赤松子黄初平等仙长们寻龙采药栖身于此。
    公元1778年,先贤王达成、王姑等续缘扩建,侍奉慈航天尊等神。时而祖师大显灵威,恩被十方。然天道循环,1958年, 便沉沦于世,仅剩残碑断瓦。1998年,武当道人陈明性道长等参访普宁道教,追仙踪,结道缘;经一年多实地的考证。于1999年9月,栖居七星洞天,结草为庐,广结善缘;经十年的不懈努力,社会各界大德鼎力资助,现已初具规模。本着“道济万物之宗”我观道众将为和合社会的新世纪道场而再创辉煌! 


2010,6,1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