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

(2022-05-25 12:18:45)

浅析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

 

摘要

    合作行为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重要模式,通过合作能够极大地促进个体的相互学习与成长,合作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来说,尽早培养合作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与集体之间的融合,帮助幼儿成长。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要想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需要从家庭和幼儿园、个体和群体两方面考虑。

【关键词】大班幼儿  合作行为  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的培养

【正文】

一、幼儿合作行为的表现

大班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更多的时候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是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也会为了达到自己的小目的,主动的与同伴发生合作行为,并且大班的合作还是以幼儿自发为主。关系较好的同伴间发生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大班幼儿在与自己陌生的、不了解的或关系不好的同伴产生矛盾时,往往会发生争吵、打架、告状。相反,当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同伴产生矛盾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相对男孩子来说,女孩子的性格比较温顺、懂事;而男孩子则好动、争强好胜,喜欢竞争。因此由女孩主动做出的合作多于由男孩主动做出的合作。

记得一次户外活动中,我故意拿了几个“轮胎”诱惑孩子,装作弱不禁风的样子,实在拿不动,想请谁来帮帮我,话音刚落,只见哲哲、楠楠、豪豪、扬扬、涵涵、轩轩马上跑过来争着帮我拿轮胎,结果是你推我,我推你,哲哲被挤倒了。这时,扬扬说话了,“哎呀,大家别抢了,我们两个两个合作,将轮胎抬过去吧,我来分配,好不好?”听了扬扬说的,大家一致赞同,最终他们在相互合作下,帮我拿完了轮胎。站在一旁的我对于他们开始和后边的不同行为做了点评,鼓励表扬了他们的合作行为,幼儿对合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幼儿合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

幼儿的兴趣、动机和行为技能是幼儿产生合作行为的主要原因,幼儿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幼儿合作的主动性及配合程度。如果某一主题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幼儿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及配合。而如果孩子对这一主题不感兴趣,可能就不会很好的配合。

幼儿的动机也会是幼儿产生合作行为的原因,幼儿常常为了得到老师的糖果或小红花等奖励而积极参与合作完成任务,有时也会因为看到其他小组完成任务很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而要有意识的增强了自己的合作行为。

行为技能也与幼儿的合作行为发生着很大的关系。受欢迎的幼儿,其合作交往的愿望比较强烈,掌握了良好的合作技能,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与同伴共同解决;而被排斥的幼儿,合作交往的意愿薄弱,有时还会捣乱,导致合作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也会影响合作的产生。不同年龄的幼儿合作行为方式、程度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社会交往经验也逐渐积累,开始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从而合作行为增加,合作方式多样。尤其是大班幼儿出现合作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合作行为会越来越成熟,合作技能也会越来越娴熟。

2)客观因素

幼儿园或家庭的环境是幼儿产生合作的原因。如幼儿园中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内容的设计、教师的教育指导是否涉及合作都与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环境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也是由而产生合作的主要原因,如父母经常与幼儿一起活动,就会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幼儿的合作行为也会有更大的改变。

三、后期教育建议

(一)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家庭环境对幼儿影响极大。家长与幼儿园要经常保持联系,与教师交流教养方式及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们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心得,积极参加幼儿园教育讲座,如“如何学会合作”等;家长可以组织一些与幼儿共同完成的活动,一起放风筝,一起做家务等。家长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让温馨的家庭生活成为形成合作良好品质的摇篮。

(二)幼儿园方面

1、教师创设良好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合作机会

大班幼儿处于由个别游戏向集体游戏发展和转移的时期,对游戏时的合作要求也逐渐变高。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的小事情中,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教师可以经常让幼儿一起整理玩具,互相整理衣服等。使幼儿不仅学会合作,而且享受快乐。巧用玩具,激发合作兴趣。教师可以制作一些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的教具,如跳棋,翻绳等。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设计组织一些合作游戏,如拔河赛、接力赛、歌舞表演等活动。来引导幼儿进行合作。

2、教师重视教育指导,教会幼儿必要的合作技巧及方法

当幼儿不主动自觉的进行合作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合作,让幼儿进行协商、分工等。如进行游戏前,要一起商量分配好角色及工作;遇到意见不合或有矛盾时,要一起协商解决;玩具不够用时,要学会用轮流,抓阄等方法;小伙伴遇到困难,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自己遇到困难,要努力向小伙伴寻求帮助。

3、教师经常与家长交流,保证教育态度的一致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本着尊重、理解、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对教养方式及孩子的表现进行交流,如果不一致,应主动调查原因,使幼儿更好的发展。

大班幼儿年龄比中、小班幼儿年龄稍大,接受周围影响较多,常常将教师、家长作为自己合作的榜样,因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做好幼儿合作方面的向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    梁晓玲  谈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J]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4、    刘晶波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