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故园GUYUAN
故园GUYU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8
  • 关注人气:2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三里河一小62级

(2013-04-24 19:34:09)
标签:

三里河一区

计委大院

三里河一小

62级

陈可清

分类: 小学

当年计委大院62级的一部分同学就读于位于回民区的三里河一小。根据一小62级四班陈可清同学的回忆,三里河一小62级的学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区域:

  1. 回民区
  2. 三里河一区的楼房区,计委大院楼房区11门到39门离一小很近,估计这些同学是划片划过去的。其中,也有生日小的同学。这些同学并不是按所住楼门分去的,而是因为年龄偏小(55年9月1日以后出生)等特殊原因,不愿意再耽误一年,而自愿地选择了去三里河一小  
  3. 三里河一区大院内的菜市场对面,经委食堂的后面,统计局食堂的左侧,南建委的南侧和三里河一小后墙之间的平房区,平房区住的都是计委的后勤人员。这些平房区离一小很近,估计这些同学是划片划过去的。
  4. 三里河一区南建委
  5. 三里河二区
  6. 三里河三区

 

    62级一年级到二年级时共有五个班。学校的教室不够用,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半日制。三年级以上才是全日。64年四小开张,二区,三区的学生都转到四小上学。剩下的学生合并成两个班。一二年级时的同班,有的到三年级合班时又分别到一或二两班。剩下的两个班,计委大院的很少。上中学时,我们这些一小和四小的学生,又被分到月坛中学。有些曾经一二年级的同学又在中学汇合。

 

三里河一小62级老师: 

  • 宋??老师  班主任
  • 马??老师  (体育)
  • ???老师  (图画)
  • ???老师 音乐)
  • ???老师 地理)
  • ???老师 自然)
  • 一年级
    四班,班主任 宋老师
    算术 袁老师,
    语文 马老师,
    音乐 图老师,
    体育 冯老师 周冰
    图画 ?
    周怡 课外辅导员
    二年级 班主任 马老师
    三年级到六年级
    一班 班主任 黄平
    二班 班主任 孟老师(三年级) 陈玉英


三里河一小62级各班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名女生??名 (含中途转入及转出,按英文字母排序:   


  1. 陈可清  (计委121门, 月坛中学?班, 阜外医院)         <故园一故客>
  2. 陈 
  3. 陈振启
  4. 丁   (计委20门,三年级时考上实验二小外语附小)
  5. 杜丽亚  (三里河浴池右侧的高台阶,月坛中学?班
  6. 冯建萍  (后转到四小月坛中学?班, 阜外医院
  7. 高翠芬 (南建委南面的平房院,月坛中学?班
  8. 葛京荣  (计委?门,月坛中学?班)
  9. 顾援朝  委31门,月坛中学?班)
  10. 康林茂  委32门,月坛中学?班)
  11. 邝晓珊  (计委34门,月坛中学?班)
  12. 李葆生  (三里河浴池右侧的高台阶, 社中?班
  13. 李京荣 (统计局食堂对面的平房,月坛中学?班
  14. 李   (计委38门,月坛中学?班)
  15. 吕   (计委31门,月坛中学?班)
  16. 毛建三  (三里河三区, 社中?班
  17. 马   (计委33门,月坛中学?班)
  18. 潘成林  委33门,月坛中学?班)
  19. 史世勇  (南建委18门, 社中?班阜外医院
  20. 施   (南建委21门, 社中?班阜外医院
  21. 宋秋梅
  22. 宋小东
  23. 王友群  (计委1门,月坛中学?班)
  24. 吴晓华  (计委64门,月坛中学?班)
  25. 姚志伟  13门,月坛中学?班)
  26. 于   委35门,月坛中学?班)
  27. 张丽彩  (计委36门,月坛中学?班)
  28. 张   (计委121门,四年级时从盔甲厂小学转月坛中学?班)
  29. 张   (计委24门,月坛中学?班)
  30. 张蕊蕊
  31. 张小玲 计委31门,三年级搬到资部宿舍后转到复外二小,112中,阜外医院)
  32. 赵明辉  (计委?门,月坛中学?班)
  33. 小东  (计委2门,月坛中学?班)
  34. 周北仁  委175门,  月坛中学?班)


    陈可清的记忆碎片

        我是三里河一小62级四班。当年计委大院到三里河一小上学的都是因为生日在一九五五年九月一日以后。我在计委保育院上大班,三里河二小只收生日九月之前的。妈妈自己的生日是十二月,在福建不满六岁就上了小学。故不希望我等到七岁半在上小学。小学都开学近一个月了,妈妈听说三里河一小(回民小学)可以接收,就给我报名插班到四班。那时,一小的学生多,教室少,低年级是半日制。

        上学的第一天,印象深刻。妈妈带我到校长办公室见了徐?贵校长,校长很和善。教务主任是女老师,白净的脸,很漂亮,她是回民,具有穆斯林的血统。她把我带到教室,把我交给了一年四班的班主任宋老师(名字没记住,不知哪位同学能记清)。宋老师是我学校生活开始的第一个班主任,也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在这个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接触到和大院生活完全不同的人和事。本来,新入学,应该置办一套新的行头,铅笔合,书包。可偏偏我那年铅笔盒盖儿的主角是小猪吹喇叭,回民学校,最好不提这个字,更不能天天摆在课桌上给回民同学恶性刺激。只好把哥哥用旧了的铅笔盒换上。记得,有一篇课文,提到日本鬼子进村扫荡,鸡鸭猪羊都给抢走。老师只能找汉民孩子读课文,即便这样,当读到猪字,回民的孩子还是发出嘘声。有的同学还把课本里的猪字给扣掉了。估计编教材的人肯定不是回民。记得有一天,女教务主任在语文课中间,进到教室,大发雷霆,训斥那些扣走猪字的学生。告诉他们,我也是回民,不吃猪肉,还见不得猪字,以后怎么得了。

        到回民同学的家里玩儿,记得有个同学叫王秀改。她很热情,家境看起来也不错。那天爸妈不在家,她招待我们几个同学喝水,那套茶具颇为精致漂亮,还滚着金边儿。我们喝得,玩得很开心。第二天,在学校她就对我说,她爸妈说,以后不要请同学喝水。我们用过的杯子留下了汉民味道。在这个小学我们懂得了种族的差异,懂得了尊重种族的风俗,习惯和差异。

        我们二年级班主任是马老师,是回族。教算术的应是有小儿麻痹的袁浩根,很有才,字写得很漂亮。体育老师男的姓冯,梳分头。女的体育老师好像叫周冰,是南方人。还有一个叫周仪的女老师,是我们的课外辅导员。负责校外学习小组。那时我和周北仁,史世勇在一个学习小组。做完作业我给他们讲故事。她在门外听了半个多小时没有打断我。淘气的男生常常欺负她。我还和张小玲在一个小组。我们在三楼跳绳,也让她逮个正着。小玲家在经委幼儿园旁边,好像是39门,周北仁应是176门,离经委礼堂很近。史世勇住在南建委,就在一小的后面。记错了算术老师的名字。袁浩根是同学高翠芬的爸爸,是经委幼儿园的大师傅。因为他是入赘的女婿,所以孩子都随妈妈高小妹姓。史世勇也分到阜外医院。

        又想起几个同学名字,赵明辉(赵四小姐,她家有六个女儿,她排行老四,老七是个男孩,叫赵小虎)明辉唱歌唱的特好,在干校我们在一起。吕萍,音准很好,一年级全校汇演,我和她是领唱,唱的是卖报歌。马萍和张小玲住一个院。葛京荣,生日比我大一天,赵明辉的生日比我小一天。所以,人的命天注定。我们的生日注定了我们不能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样,有那么多的发小,同学,注定了我们不同的生命轨迹。

     

    我记忆中的老师们

    宋德兰宋老师,一年级四班的班主任。是个苦出身。曾记得在课上提过,和妈妈到地主家要过饭。她梳着两条油黑瓦亮的大辫子,浓眉笑眼,典型的乡村标致美女。对学生和蔼可亲。印象深刻的一次,有天上学时病了,宋老师送我回家,一直送到我家的后院。宋老师教了我们一年。

    女马老师,在学校里,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姓马的都是回民,而且和回民支队的马本斋都是沾着亲,带着故。马老师皮肤白皙,头发棕黄,辫子过肩,说话声音尖亮。马老师会弹两下风琴。记得有一次下课,留下几个学生吊嗓子,看能走几个高度,想推荐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去少年宫合唱团。我们年级有一个贾姓女孩儿,住在二区,是我们学校歌咏队的第一嗓,听说她被少年宫挑上了。


    男马老师,语文老师。他住在出校门左手的平房里。每天上下学都要从他家的门口经过。他的岁数挺大,满腹经纶的样子。因为他不是班主任,早上我们上学路过他家的门口时,常常看见他站在门口刷牙。他的牙杯讲究,外型看起来像个不带盖酒壶;牙具齐全,除了牙膏,牙刷,还有刮舌板。看他刷牙刮舌过程,让我知道了原来口腔的清洁也真不容易。我的牙好,也有拜于当年的耳濡目染。老马老师慈眉善目,说话声音不高,但讲起课来绘声绘色。每次讲完课文,会插一段聊斋里鬼的故事。讲到神仙飞檐走壁,讲到道士穿墙入室,大家屏住呼吸静待下文,声音嘎然停止,欲知后事如何,下次再讲。所有我对下次的课总是充满期待。记得我们班有几个男生,住在二区。每天下课排队出校门时,二区的同学应该向南走,我们一区的向北,从南建委,统计局食堂穿过去。有段时间,住在二区的三个男孩子,只有逃离了老师的视线,就折回来跟踪我们几个女孩。有一次跟到我家的后院,我家的姥姥踮着小脚,拿着扫床的笤帚疙瘩也没有把他们吓跑。我叫来前院正在打乒乓球的哥哥来才给他们打跑了。第二天回学校,他们几个就打算放学后再打埋伏报复我。我告诉了老马老师,他连着送了我好几天,一直没有给那几个男生机会报复我。每每回想起来,心里总是暖暖的。


    音乐课的涂老师(好像记得她姓图),因为她的姓很特殊,人长得也特别,有个鹰钩鼻子,穿着亦很出众。听说她是华侨,每次上课,她都穿套装,连衣裙外边套着短袖或长袖的外套。她说话的声音很轻,也很温柔。遇到班里的男生上课调皮捣蛋,故意唱出怪声,她从来不大声呵斥,只是满脸涨得通红挤出几个字,某某同学这样做是很不对地。教完一首歌,我们大声合唱,她会走到每个同学的桌子旁停下,仔细聆听,是真的学会了还是滥竽充数。学校歌咏队的成员就是她这样选出来的。她教 一会儿,我们唱一阵,就会穿插着给我们讲故事。也许她是华侨的缘故,她讲的都是童话寓言等。记忆深刻的有马来西亚的寓言故事,索罗门魔瓶里冒出的缕缕青烟,还有格林童话中小红帽和狼外婆...。我喜欢上她的课,不仅是学唱歌,更喜欢看她穿的漂亮衣服,听她讲的寓言童话。


    周怡老师,她是我们二年级时才分配来的新老师。个子不高,梳个齐耳的短发,戴着副白边眼镜。腼腆羞涩,说话脸红。同学们都不把她当老师看。那年月,讲究师道尊严,尤其是一二年级,更不敢对老师称名道姓了,所以老师的名字都不记得。唯有周怡,我们不仅直呼其名,还在前面加了一个"小"字。小周怡老师负责课外学习小组的监督和检查。

         一二年级时,一小因校舍不够,一年级是下午上课,二年级是上午有课,每天半天的时间就要靠课外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老师根据学习成绩和居住地址来安排的。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男女界限的概念,另外男孩子都比女孩子开窍晚,女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比男孩好一些。我的学习小组都是和男孩子的组合。一年级曾经和姚志伟在一小组。他家那时好像住在37或38门。他是他家的老儿子,他的大哥(姚海威)和他年龄差得挺大,也是经委的干部。他妈妈除了管他,还要照看他哥哥的孩子小刚。这个小刚是某年北京市的高考状元。二年级和周北仁,史世勇分到一组。学习地点在175门3号周北仁家,北仁家的奶奶在家。可能分学习小组也考虑家里有无大人在家。记得北仁的奶奶特别会做好吃的。她把关东糖放在暖气上烤化,用油炒面当干粉,把关东糖擀成薄饼后,铺上炒面卷成小卷儿,再切成小块,放凉了就是甜酥脆香的小点心。奶奶还会做霉豆腐,有一次,她拿了个笸箩过来给我们看,上面盖着块布,待她把布轻轻地揭开来,豆腐不见影儿,已经让寸把 长的白毛盖得严严实实。从奶奶的表情可以看得出这又是她的一次成功之作。我真羡慕北仁家有个这么好的奶奶,总是幻想要是我有个这样的奶奶该多幸福。北仁家是二楼三号的两间套,进门的右手是厨房,对面是厕所。我们做作业的屋子门正好对着大门,可以听到楼道里的动静。楼道大门是我们的第一道岗,小周怡一推楼道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等她上到二楼时,我们早就坐定,摆开阵势应对检查。但也有例外,那天不知是谁把楼道门用石头垫上,做完作业,我就开始讲一个电影故事,讲了大约半小时。我的话音刚落,小周怡就敲门进来。她说她已经在门外"偷"听了20分钟,我们都以为一顿批评是逃不掉了。可出乎意料地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只是说,讲故事没有错,只要把作业先做好。小周怡也有对付我们的办法。尽管我们每次进楼门时,都记着关好楼道门。但她推开楼道门时,并不马上去敲门,而是在楼道口站一会儿,或是上到三楼,制造一个到别人家的假象。记得三年级是,我们可以自由组织学习小组了,我和张小玲一组。小玲家住31门,二楼三 号四号都是她家的地盘。我们俩儿有时在三号,有时在四号和小周怡打起游击战。记得那时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我们俩每天要练习。小玲她们院是我们班同学最集中的院。一天,我俩做完作业,刚准备到楼道口去跳绳,就听见楼门口响了,肯定是小周怡来检查,我们只好缩回屋里。听了一会儿,楼门又有响动,八成是小周怡去院里的其他学习小组了。我们不敢下楼,就干脆上三楼,在五号和六号的门庭轮流练习。还没练到两轮,小周怡就突然出现在二楼和三楼的转弯处,把我们俩儿逮个正着。她说,我根本上就没出楼门,在楼下蹲了二十分钟。原来楼门的响动是她懵我们的虚晃一枪,她故意从里面推一下楼门,制造一个假象,让我们以为她已经出门。看来老师的招数还是胜我们一筹。不过,她也没有过分地责备我们什么。那年,小玲在全校跳绳比赛中得了第二名。


    孟老师
         当过班主任,还教我们常识课。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提问,老师让我复述一遍吃进去的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旅行的,我一紧张把食物进到嘴里,经过气管走到胃里。班上有的男生就起哄,走气管还不得呛死?这是我记得的最丢面子的事。

    陈玉英老师
         陈老师接手我们班不到一个学期,文革就开始。小学的后三年,基本没学什么文化课,老师搞运动,每天上学早请示,晚汇报,背毛语录,老三篇,写批判稿等等直到毕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