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71c0aedcgeb6d43e2ace1&690
“殷红彬事件”我们该如何看待
文/陶武
序:日前南通汽运集团公交司机殷红彬停车下扶老人被诬陷撞人事件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事件虽小,然透射的是见义勇为良心道德的底线。
“殷红彬事件”回顾
老人姓石,家住石庄镇闸口村十三组,经过医生诊断,老人头部有轻微伤,在石庄医院留院观察。面对警方调查,老人一口咬定地那辆撞倒她的大巴车,是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往返于市区和石庄镇之间的班车,车牌号是苏F29171。接到警方通知,班车驾驶员殷红彬开车赶到石庄交巡警中队接受调查。据了解,殷红彬有19年驾龄。殷红彬口述,那天中午12点34分左右他的车开下张黄立交桥时,发现前方有辆三轮车横在路面上,靠近后看清楚是一名老人被压在车下,于是他靠边停车,下车搀扶那位老人。当时,同在车上的乘务员郁维贞反映,搀扶起那位老人后,老人还感谢他们做了好事。殷红彬还告诉警察,后来因为考虑到班车要误点,他将老人交给一位刚好经过现场的村民,就开车离开了。当时,这位村民想拦下他,怀疑是他的车撞了老人。
分析:通过监控录像调取证实了殷红彬下车救人属实。中国是讲究道德修为的国家,不管老太是否出于被撞怕无人承担责任的意愿,还是才采取
“张三代罪”的原则或是其他的因素。只能说明一个道理,在利益追求的今天,道德良知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
法律纠偏的思考
这起事件,让我们还联想到了几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和几天前二审开庭的天津许云鹤案,两起案件的案情和这件事儿非常类似,一方称是助人为乐,另一方称对方就是肇事者。从彭宇案到许云鹤案再到发生在殷红彬身上的这件事,之所以被广泛关注,归根结底是其涉及到人性中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善与恶,触碰到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着社会的诚信和道德。
分析:在美国的法律体系里有一个所谓“仁慈的撒玛利亚”法律原则,即救助者行为对被救助者造成的民事伤害具有免除法律责任的权利。而几乎每个州都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无偿施救者保护法》,其核心就是鼓励或保护人们在紧急时刻救助他人,而免除无偿救助者施救时的后顾之忧。对比到这里,我们依靠监控录像来证明清白只能是个案,没有人相信这个“个案”能让下一个扶起老人者不再重演“彭宇案”的悲剧。当传统的助人为乐行为越来越经不起现实考验,如何避免类似“做好事反被诬”的案件上演,依靠的不能仅是监控设备,而是对法律的纠偏。
社会公德的思考
“窦娥冤”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冤案之一,也是中国法律届以前常思考、探索的问题。“殷红彬事件”看似结果很圆满,也没有承受任何损失。但是,透过这个现象不禁让人担忧,“好人做好事也难”也要承受“不白之冤”?我们的道德标尺在哪,这些难道也要用经济来衡量?一个小小的事件也许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如果拿前段时间发生的“动车事件”所引发的公众心声,让人真的不敢去深想…!
分析:不管此事件所引发的焦点有多深,就事情而言个案也不能代表全部,但是诸如此类的案件也说明了中国在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呼吁不管法律是否完善,该有的道德标尺,心中要有自己的一杆秤。违背自己良心所做的事情,就算当时图一时痛快,事后良心发现还是会后悔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当初了”。
我们需要的是好人好事的颂扬,也需要好人有好回报。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就已经深深具备的条件,为什么非要转进市场经济追求最大利益化的怪圈!
“海纳百川”的思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CCTV以前一个比较熟悉的广告语。仔细推敲一下字句,发现在国内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确实有一部分人只具备“两耳不闻窗外事,休管他人瓦上霜”。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只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他也许更加关心的是自己内部发展的问题,而对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公德等问题考虑的极少或者懒得去管。
在这种情况的累积下,势必产生了两种情况。其一,片面追求利益,丧失了品德修为的培养;其二,只认形势,不看未来,一切以当前的形势为主,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高瞻远瞩的境界)。在这种情况下,民众跟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而如果要让国人清楚“海纳百川”的意义,那就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一下,每个人都有心胸开阔的一面,但是只要沾上经济就变了味道。不是只有一代伟人才能做到“大博而天下!”,民众只有都肯把心胸放宽一点,少一点私利,多一点博爱,那很多事情将被改写!
分析:很欣赏刘翔在世锦赛遭遇“黑手”后的大度。也欣赏国画大师“张大千”做画的胸怀。他们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国家的大局观来考虑问题,如果普通的民众都能把狭隘的私心放一放,摸着胸口来说话和做事。我想很多不平之事,将无所遁形。当然,这种想法的推广是有前提的(教育必须为辅)。但是,公民的良知我想每个人都有,只是在对待某些事情上,由于“其他因素”而导致了偏离。这也是为什么公交司机殷红彬被诬陷的原因,即老太并不是存心想害他而是怕没人承担责任,所以把殷红彬进行出卖!
结语:“殷红彬事件”在今天来说,也许属于“个例”。单独来分析也没什么意思,但是“殷红彬事件”引发的焦点耐人寻味。想我中华民族历来是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国度。对于社会良知和道德判断标准,是比任何西方国家要好的。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些社会不平现象,我们到底该如何去衡量,如何去思索,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未来更美好,如何在工作和生活包括学习中去“实践”,这才是普通公民应尽的义务。
相同类型社会杂谈博文推荐:
...
相同类型读书博文推荐:
...
娱乐博文推荐:
...
体育博文推荐: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