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文写作的春天在那?

(2011-04-02 18:44:14)
标签:

观点评论

伤不起

文化杂谈

文化

分类: 百姓讲坛

编者语:写博如同写字一样,并不要求篇篇要有精美的语言或华丽的文字或图片,而是要有“题眼”,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看了近期10个圈子博友的博文,都或多或少谈到版权问题,这里就博文写作应该注意的事项简单说一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思考一,中国的知识版权问题到底走向如何?

中国的知识版权真的很难界定,但有一点无庸质疑的原创与否,一般情况下还是能看出来。例证:你经常看一个人的文笔,如果他的文章里面有一种灵魂在里面,这样的博文才符合自创的风格。同样的,你审阅别的博文,发现里面七魂六魄都不聚,乱七八糟的,又或是自称专家学者的,估计就是欺世盗名的了,一般都是抄袭者。再比如有人天天写诗,难道他(她)真的是诗歌家,这里恐怕要打一个问号?原因之一,如果是将自己的心声进行表达,写出来的是不是原创的,可以看出来。所谓真正的原创,核心力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学会倾听,阅读。如果具备了写文章就简单了。

关于版权问题,我想未来必然会有一个交待,目前新浪还未推出支持原创的主题活动,我想未来必须走一步。

针对博友提出的“百度文库问题“,我想也没必要太介意”,道理很简单是你的东西,别人抄袭也没用,总有一天会有个“交代”。对于那些不道德直接抄袭或转载的行为,我们要站出来态度鲜明的提出和纠正。但由于目前法律上的“真空”,例证:出了书的人也有“冒名”的抄袭者。不要单纯地以为出了书的人,就一定是原创者。

 

思考二,怎样的博文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者?

这里有博友会提出异议:为什么名人写博会那么受关注,而自己写的博很少有人来看,其实说白了这跟国人的“跟风”有关。另外,为什么草根名博那么关注“娱乐”和吸引眼球的“美女”,这也许跟普通大众的“心理需要”有关,这也不能完全怪编辑。建议:写博如果你不是单纯为了上榜,最好不要跟风写这样的文章。正确的方法:发些自己觉得“安心”的文章,“有血有肉”的文章,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文章写得多了,有一天你会觉得自己很“自豪”。就如一些人刚当上“爸爸”一样,带着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出去,那种”新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思考三,学会阅读,倾听,思考。

每个人写作的目标和方向不同,有些人是为了自己娱乐,一种爱好;有些人是为了填实自己空虚的心灵,为了写博而写博;有些人写博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名人);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则是为了学习而写。

 

思考四,关于编辑的审稿问题

编辑也是人,在审阅稿件的同时,要挑选出精品的文章,确实很难做。笔者以前曾在几家报社做过,也知道编辑的难处和辛苦。正常来说,由于稿件量的大小,审查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基本标准。但是,由于市场定位的不同,一部份就算是原创的反而上不了台面,而被推荐的也不一定是原创的文章。至于被推荐的文章是否就是精华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须多说。有博友会问: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精华”,其实关于写作是一个深奥的问题,主要是常年累月的坚持和不断的学习和求知。写作的核心是您能将自己所想的结合实际写出来,这才是主题思想的“升华”。

 

思考五,写作的春天会在那?

很少有人思考这个命题,因为题目确实是影响太大了。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的儿子或我朋友的儿子成为中国知识产权协会会长,我会尽我自己的行动或影响来告诉写作者:春天必然还原于“大众”,现代的社会存在很多的不公平的状态,写作也是一样,充满了瑕疵。关于互联网未来的知识版权问题,其实道理都明白,只是这一层窗纸的捅破是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管理层领导人的带头监督。中国古代的包公敢与面对官场的腐败,敢于以身正法,我想未来终会也有这样的人出现。

 

 

作为普通的博文写作者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写自己的东西,让别人说去,自己不要直接抄袭或直接转载,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这一点,写作的春天来的时间只是早晚的问题。

 

结语:“愿望”是美好的,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祝大家写博愉快。

 

                                       作者   陶武

                                        2011.4.2

原文发表于新浪读书杂谈:

http://forum.book.sina.com.cn/forum-5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