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许宜发散文集

(2011-01-06 20:10:15)
标签:

读书杂感

文化

分类: 杂文

前几日去书城购书,朋友推荐吾有时间多看下散文书,坳不过朋友的建议随意买了一本散文集,是许宜发先生的散文集《我心永恒》。记得在多年前也看过许先生的相关文章。对许先生的大作比较欣赏,他的散文别具一格。写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许宜发是谁,我怎么在网络上怎么查不到,他是诗人或文学家吗?

 

许宜发

1949年出生,退休前为中华铁路总工会主席,原铁道部郑州分局副局长。从普通司炉工做起,因为其本人爱好文学,在工作上孜孜不卷的努力和学习,慢慢被提拔为领导干部,虽非职业专栏作家,但其写散文水平造诣很高。

 

散文风格----凝重

《初过秦岭》这样描述:你向右看,铁路围绕山峰盘旋而上,出现三层铁路,前面的青石崖车站就在第二层,过了青石崖车站再往上爬就是秦岭车站,在最上面一层。”读完了这段文字,读者脑海里留下了一个气壮山河的画面。在《难忘刘家峡》的快艇上,许宜发“早就想尝尝这里的黄河水了。在船边伸手把瓶沉入水中灌满了水,瓶中的黄河水清澈透明,看上去与纯净水毫无分别。我仰脖儿喝了一大口,清凉的黄河水甜到了我的心窝儿。”一个多么凝重的环保课题,经他潇洒地一番经历便破题解密了。现代散文讲究形神和现实相结合,已不是过去那种纯抒情的散文了。

点评:许老学识广博,他的散文还有很多出奇之处,文章散发出“适合发,应该发”的作品,其凝重的风格也渗透出一种新时代的气息。

 

散文风格----真情

如果把诗歌比喻成舞蹈,小说是跑步的话。那么散文就是散步,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正因为如此,散文要引起读者的共鸣,应该更难,更不易。许宜发的散文中透露出一种真实情感流露,比如《火车头伴我到永远》《师恩情重》《难忘刘家峡》等,借物咏情,通过场景描写寄托情感,许宜发老同志一生在铁路上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对于铁路的情感和铁路的经济发展通过其散文来抒发情感,因此客观地说他的作品所描述的人和事都显得真实可感,如《师恩情重》中所描述:“干咱着行要实实在在的,不能有半点马虎,后面拉的是人,稍不注意就会出事儿,甚至出大事儿”。写得实实在在,不矫情。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分成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感性认识是一种直观的能力,知性认识则由感觉进入到领悟,理性认识更是从鲜明生动和开始体悟的阶段,进入到本体思索的阶段。综观许老的散文尤其难能可贵的其文中的真情流露,这一点令吾十分欣赏的受用。如散文《难忘刘家峡》中“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我目睹了刘家峡古代文明的遗产,亲身感触到刘家峡现代文明的发展。我憧憬着刘家峡未来文明的辉煌”。《摘草莓》中“开车的时间快要到了,我们依依不舍离开这鲜花盛开的地方,离开了这充满希望的土地。”

 

点评:许宜发先生的散文体现出一种人格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对生活的向往和无限热爱,对铁路的无限歌颂等。写散文有优美抒情的一种和厚重真情的一种,而后者更能寄托现代人的品格风尚。

 

 

散文风格----朴实

从纯文字而言,许宜发先生的文章绝对不能算上乘之作。但他以朴实中充满感情的色彩手法。给予了很多描述,拓宽了视野。如《生命的延续》中描写陆幼青第一次重病“延续生命,只有靠加倍工作”,他第二次重病“决定用日记的形式来记载生命最后的情形。”陆幼青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来写日记等等,一件件,一桩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陆幼青。通过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不是升华在字面上,更多的是升华在读者的心中。

 

 

综合点评:为文之道,在气,在理,在情,在真实,在凝重,在朴实中升华。这也是许宜发先生的文章精华之所在,让读者深深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