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BAT都讲“连接”,尤其腾讯跟百度。
我觉得李光耀与他创立的新加坡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连接器”,更多体现在文化、宗教信仰、语言层面,政治与经济不过表层。
做“连接”,郭台铭很有经验,富士康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公司,当年拿下英特尔订单时,一度轰动。它有两大要求,一是自身平台开放,二是打通标准壁垒。
文化层面也有标准,各国文化虽有差异,但总有基于道德、公义、权利的一些基础,五毛跟美粉也可以牵手。标准接口有的是,否则这世界早完蛋了。
新加坡主要的价值就是打通统一各国文化的标准,连接起来。这需要它提炼出统一的诉求,必须做到最大限度的中立,才能连接各方,否则谁也不会开放技术接口。它自身随时面临瓦解。
新加坡就像一个文化的楔子,嵌入东南亚,接了儒家、佛教、穆斯林、印度教、土著等多种文化的连接订单。
富士康连接器最初基于PC,材料与集成要求不算高,后来准系统、手机以及更多微型数码要求越来越高,一度粗放的连接器,变为精密制造业,某种程度上不逊芯片制造,甚至更难。
电路传输越来越“微密”,人类文化、精神方面的沟通也越来越细微,过去人们通过有声语言,词不达意的多,后来通过各种物理载体传递更细微的信息,涉及灵魂深处,有的时候无法用语言或有形的符号,只需要一个氛围,更难建立。
过去,东南亚还不是一个火药桶的时候,不需要新加坡这样的连接器,但是当这个人口众多、宗教与文化复杂的区域日益成为全球商业重镇、地缘政治的焦点后,新加坡就是顺应诞生的结果。当年它的独立也许充满无数偶然,但这个区域一定会诞生类似功能的国家,从文化与咽喉位置来说,是历史地理选择了它,李光耀就像乔布斯一样的人物,历史又选择了这个人。
李光耀是个华人,华人隐忍,勤劳、有忍耐力,这种民族品格比其他区域的人更适合建立一个“连接器”功能的国家。李光耀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结合,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在其他区域,也会有类似功能的国家、人物,但没有比新加坡与李光耀更典型。瑞士带有这个印记,甚至更是全球的连接器,连接器的工艺复杂度不如看上去新加坡。未来北约与原华约的交界地带应该也会诞生关键的连接力量。
这确实不易。你看李光耀退居幕后的最后这几年,新加坡面临许多挑战,应该说是连接器的功能有些老化,毕竟,周边国家或地区,尤其中国、日韩,中南半岛、印度,甚至包括整个东盟自身,都已经发生变化,其中有势力消长,对新加坡的连接艺术考验很大。如果它自身不更新技术,打通更多标准壁垒,提升更普遍、普世、融合的人类价值观,新加坡未来很可能被大国同化甚至吃掉。
甚至可以说,新加坡未来的重要使命,呵呵,就是为人类建立具有更大兼容性的普世价值观。历史选择了李光耀与新加坡,也会对它持续考验。
拉里拉杂这么多,但我觉得有价值。我很讨厌“普世”这个词,但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