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三百”之《燕燕》:画一般的“送别诗”

(2012-09-09 13:34:23)
标签:

读书

国学

诗经

神话

文化

 

                                                                                     文 /王如晨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题解:

这首绝对称得上是诗三百里画面感最强烈的作品之一,也是“送别诗”经典。

一、背景与主题:《燕燕》是一首卫国或附属邶国诸侯国君的爱情诗,描绘了他对夫人任仲的深厚感情。

    孔颖达、马瑞辰、姚际恒、方玉润等都遵毛序,说是卫庄姜本事。没任何论证,不可信。不过,诗里提到“先君”、“寡人”,倒体现出身份。或是卫国某公或附属国邶国诸侯国君。

“仲氏任只”一句模糊透露着人物的大致区域。“仲氏任”是先秦表述女性姓氏身份的格式。可以简化为“仲任”,类似“孟姜”。“仲”与“孟”是家中排行,“任”与“姜”则是姓。“仲任”即“任家二闺女”,“孟姜”即“姜家大闺女”。那些以为“孟姜”是“姓孟名姜”的,是不懂先秦姓名文化。

继续。“任”姓属黄帝后12大姓之一。夏商集中在古挚国,今河南今平舆一带。周时在山东济宁发达,属任国,只是不足道的小诸侯。

《燕燕》应在东周以前。诗三百《大雅。明明》里还有一句“挚仲氏任”,更为分明。

我以为,这是卫国或邶国某国君送夫人回娘家的送别诗。

有人或反驳,“之子于归”不是一般表出嫁么?我说,这是后来诗歌相对固定的表达,诗三百里并没固定。整个诗经,仅《桃夭》、《汉广》、《鹊巢》、《燕燕》有“之子于归”句。其中《桃夭》表出嫁较直白,《汉广》、 《鹊巢》、《燕燕》虽然直观感受与爱情有关,但要说是出嫁,太牵强,不明。另一首《江有汜》里面有“江有汜,之子归”,说的是“远归”,也不是“出嫁”。所以,不能完全套用后人总结的规律去解读远古的诗歌。

我认为,可以泛说《燕燕》是一首卫国或附属邶国诸侯国君的爱情诗,描绘了他他对任仲的深厚感情,其他杜撰、演绎的本事,我觉得都不可信。

 

二、一幅伤离别的美丽画面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寥寥三句,有先后、有上下、有声音,有动感,典型的白描手法,烘托出季节。

    三句在诗里,也是起兴,与之后的“远送于野”,“远于将之”,“远送于南”,创造的意境效果,不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创造的时空氛围。

    “关关”创造的是空间效果,时间停留在回忆与想象中,“燕燕”句既扩充了空间效果,同时也将现实的时间拉长,彷佛有渐行渐远、怅惘。

    朱熹也说句比较到位的话,他赞叹:“如画工一般,简直写得他精神出。”

而且,“燕燕”句还与诗人的情感之间,形成了递进关系。它促成了一个有意味的诗歌形式。

让我以图与箭头来解释:

“诗三百”之《燕燕》:画一般的“送别诗”“诗三百”之《燕燕》:画一般的“送别诗”“诗三百”之《燕燕》:画一般的“送别诗”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诗三百”之《燕燕》:画一般的“送别诗”“诗三百”之《燕燕》:画一般的“送别诗”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诗三百”之《燕燕》:画一般的“送别诗”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诗三百”之《燕燕》:画一般的“送别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横向小箭头,描绘出单章里诗人由近及远然后折射心理状态的关系。前三段结构雷同,都是先写眼前的燕子,继而落到现实里的伤惜别,然后回到心理层面,他痛苦,“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劳心”。

纵向大箭头,是诗歌中叙述者内心情感的递进。

仔细对比三段,就能看出递进关系:送别距离由近到远;人物情感的递进。

先看距离。“野”,《鲁颂.駉》传:“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埛”;“南”近“林”音,比“野”更远。通过送行的距离,衬托出情感。

关于“南”与“林”,经典论证见闻一多先生《诗经讲义》。一般读者也能依据《诗经》押韵这一规律,得出“音、南、心”押韵,可粗略判断。

当然我对此保有疑惑。我认为不能直接说“南”即“林”,只能说“南”近“林”音。

再看情感递进。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三句之间,有明显因人物距离差异而来的情感区别。泣涕如雨”是一般的表达;“伫立以泣”之“伫立”透露着翘望、惆怅;“实劳我心”,是拉长周期的心理痛苦。

最后一段将感情进一步拉到现实,他念及夫人的贤惠与她对自己的日常叮嘱,流露出人格的自觉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