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周本纪”、“秦本纪”,深感冷兵器时代,地缘政治与大国的崛起之间的密切关系。且非常象现代围棋的实战与理论变化。
春秋五霸:齐、晋、宋、秦、楚,包括随后的吴也曾短暂凌辱中原。可以看到,除了宋襄公称霸时,他国内部动荡远胜外部威胁之外,其他国家都是处于外围,非常容易取势。
这就象现代围棋的布局与价值判断:金角银边草肚皮。边角最易做活棋,且容易获得实地,但缺点同样明显,即显得小家子气,让人觉得没有雄才大略,气势不足。不过,古代围棋棋谱中,很多也从中间杀起,全盘几条长龙纠缠一起,往往以大龙死去分出胜负。因为,双方一开始就是直接整体对抗,边角只是产生碎片市场,在官子意识不够强烈的时代,这种局面就是以搏杀为主。这是一个红海的世界。
齐东,晋北,秦西北、楚南,均属从边角与外围展开称霸旅程的。我们看到这种称霸过程历经多年,因为,它们需要借力中间地带即中原众多诸侯国的配合,或反间,或直接攻击,或其他迂回,比如远交近攻等等,如此以来,周期会很长。中间需要数理与逻辑分析、各种人财物的资源整合。
这也是现代围棋正式比赛一般达到6个小时的原因,因为计算能力的超强,以及它与大局观带来的价值判断的融合,让围棋成了一门艺术。如今谁要是一味血腥战斗,即使大赢,也往往会被那些讲究围棋境界的高手所不屑。比如棋圣聂卫平,就对韩国一帮搏杀高手,如崔哲瀚、李世石、宋泰坤、刘昌赫、赵汉乘等人,经常直接批判,说他们下得很难看。虽然聂棋圣的得意弟子常昊、古力经常败于他们手下。因为聂认为,围棋需要有境界,更讲求美感与价值判断。
我们可以看到,郑、鲁、卫、梁等诸侯国,起初还能在大国之间借力,但随后就完全失势,成为人家兵戈往来的战场。尤其在东、西周分治之后。从地理角度看,它们处于中间地带,多是平原,无高山大川的阻挡,加上缺少纵深腹地,想要避免邻国凌辱,实在太难了。
这也是很多人研究五霸形成中数字化理念的价值,认为中国人早已具备这种能力,只是将它用于人事与社会,而不是自然,所以现在在自然科学方面落于对手,而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历史经验的借鉴上,则高于西方。
如果,谁能将五霸崛起过程涉及的所有数字与数据,比如人力、最远攻击距离、财力、气候、土地等等因素完全量化,形成一个数学模型,我相信,其中肯定有很好玩的的结论。如果成功,那也可以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一款春秋五霸的网络游戏。
当然,这只是缺乏精密的直觉分析,事实上,早期中原的郑庄公倒是最有实力称霸,但他性格过于阴柔,有小小善心,加上当时诸侯对于周王室的宗主地位依然根深蒂固(事实上直到秦庄襄王,也对周朝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尊敬”,虽然只是表面),郑国错过最好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