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记下一段梦,转瞬即逝的场景。凌晨4点多,梦中。梦见15年没有见到的同学陈鲁雁。他的衣着模糊,面庞清晰。
似是黄昏,我正莫名地坐在一辆大巴上,周围尽是似熟非熟的人们,包括一财的同事,但都是抽象的面孔。
当时,唯一清晰的,只有莫名地飞在玻璃窗外的一个特稿部的同事,叫luodeck,这几天,他一直催我完成外商投资30年的稿件,康宁公司,我前天刚加过他的MSN。他在窗外得意地讲着汽车产业,经常夹杂一些嵌入式英语。
大巴忽然了一站,似是曹安路江桥与封浜之间9号桥附近的场景,已是暮色苍茫,周围漂浮着灰色的空气。部分抽象的人们下了车,我与抽象的另一部分依然坐在车上。
一个声音甜美的女子下车,向走过车头的抽象的人们莫名地收钱,好象车费。就是那一刻,这一波抽象的人大约6、7个,他们的衣着同样模糊,当他们回过头来,其中一个竟然是鲁雁。
我们瞬间注目,眼睛里延烧着相别多年的刹那回忆,一下子又无法表达。
车子已经缓缓启动,正在掉头。我意识到什么,拼命对着他敲打玻璃窗,说着手机号码。他没有听清。但是他抽象的身体迅速跑到已经调转的车头前,大声喊着号码数字。
模糊中,我仓促记下了两个号码,仿佛抓住了沧桑生命的微妙瞬间,一阵狂喜,竟然有泪水流下来。
可是瞬间就醒了。我才知道是一个已经逝去的梦。
一会我就遗忘了梦境的一部分。我迅速起了床,记下这些。
两张清晰的面孔,luodeck的无知无觉,象一张卡片,他仍在讲嵌入式英语。周围的世界,似乎只有鲁雁的一张面孔,清晰着。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以这样的方式悬挂梦境的。大概是这几天一直精读加斯东.巴什拉的《梦想的诗学》,他对语言、梦想、童年与诗歌生成的描述,无人能出其右。可是,15年前的记忆通道,一本书不可能打开。
我坐在电脑前,记下这段文字后,忽然沉浸在一种惶恐之中。
陈鲁雁,鄄城彭楼乡人。初中3年、高中2年半(理科)的同窗。其中同桌2年,一起打饭吃饭4年。高三春节,他忽然离家出走,只带了100多元钱,从山东辗转山西姥姥家,中间波折甚多,最后到达新疆石河子,找到了他新源县林业派出所的姐姐。那年春天,还曾急切地让我寄了10几本高三参考书。后来他姐姐似乎搬了家,再也联系不上,偶尔听到另一多年同窗赵孝锋说,他似乎考取了北京一所大学。
我至今仍不知道他为何离家离校出走,曾为此伤心多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