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因人崇文

(2008-10-13 00:32:03)
标签:

杂谈

胡朴安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学者,8年前我还曾仔细读过他一系列著作,尤其是训诂学史,功底非常了得。

不过不能因人崇文,他的东西并非全是美好。比如前几天,纯粹出于敬重,就买了他一本《周易古史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结果不值。

倒不是赝品或水货,只是觉得这本书冠名太大,实际上内容称不上“史”,顶多算是上古社会学的一角。
胡对他这本书充满自得。因为,很多人虽然认为易经属史,象章太炎先生就是,可是他只是提出这个观点,从未加以系统解读。胡算是第一本系统著作。

但他明显有点执拗,或矫枉过正,完全抛弃了象数派的研究方法,也不遵从传统义理派的套路,系统地根据文字学“无一字不解,无一句不说”,从训诂学角度来揣摩。这比那些专门玩概念、以今释古的学者朴实的多。当然,我也不认同他许多解释,尤其是关键的表达方式“利”、“利于”、“利用”的解释,有很多矛盾之处。而且,他的文字学依据,基本上不出许慎《说文解字》,但许慎人处东汉,去上古已远,文字与符号之间的变迁仍很明显。

此外,最大的遗憾时,《周易》中 “卦”与“爻”可以说是一种解读钥匙,具有典型的符号学价值,它们与“彖辞”之间不可分割。胡却抛弃了它,其实就等于抛弃了彖辞的精神,另外,由于“爻”分阴阳,它们之间的矛盾互动,有很多转化的规律,“彖”几乎都是围绕着这种运动来阐发的,具有内在的逻辑与节奏。抛弃它们,就只能掉书袋了。那就不是易经的研究,纯粹成了古代历史的注脚了。

我觉得,周易仍只是占卜之书,这并非坚持迷信观。很多史料与原始遗迹证明,上古氏族首领、普通下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这种神秘色彩,一点小事情也会借助占卜。比如甲骨文字相当数量都带有占卜的内容。

也许是我自己眼界不够。我大约读过20多本易经著作,包括《周易正义》、《周易折中》等经典,以及几本现代人的书,我更习惯义理派的分析方式,虽然它们的繁复多样,最后走向虚无主义,阐释的不是易经本身,而是自己的思想,易经成了箩筐。对于象数派,我一直有点头疼,里面虽然有很多符号学内容,但总是读不进去,它们更多在玩逻辑。

至于那种拿天文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医学、生物科学的东西,或者西方哲学,来套易经的内容,就更是非常滑稽,它们更是自己的把戏,只能当成趣味阅读,不能当真。

胡自称藏有易经书籍400多种,阅读的大约300多种,显然比我等资深的多。不过,人与人之间的落差并非陡然如峭壁,我倒时常觉得没必要自惭形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